多晶硅疾進:一個西部城市的千億宏圖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樂山的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目前有25個項目,總投資達到409億元,投資企業包括永祥、新光硅業、東汽峨半、拓日新能(新天源)、樂電天威等;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樂山目前有6個項目,總投資達到40億元;硅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鏈有10個項目,總投資達到101億元左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793.htm而據本報記者了解,2009年11月,樂電天威的3000噸多晶硅產能也將投產,屆時,樂山將形成7500噸多晶硅和36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生產能力。
樂山的“長短”
姜曉亭很清楚樂山的“長”與“短”。
就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而言,“樂山其實并不適合建太陽能發電站,效益不大,因為日照時間短,陰天居多;相反,四川的攀西地區就特別適合搞。另外,樂山的航運目前還沒有完全打通,太陽能光伏板及組件是個易碎品,就遇到了運輸問題”。
而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高端人才流失,一度是姜曉亭心中的痛。
“那段時間,正是多晶硅價格飛漲、各地投資你追我趕之時,一會兒聽說這個跑了,一會兒聽說那個被挖了,眼睜睜看著人來人往。”姜曉亭表示,“不敢說全國所有項目,但至少一半項目,可以說有樂山人才的身影”。
讓姜曉亭欣慰的是,隨著多晶硅技術壟斷的打破,很多人重新選擇“回歸”,“國家級基地的稱號,是個金字招牌,雖然不一定能享受到多少政策支持,但可以藉此引起更多產業、技術、人才、資本的聚集”。
而對于多晶硅及光伏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政治經濟學專業出身的姜曉亭,也像一個工業專家一樣時刻關注著。“市場需求我要關心,科技進步我也要了解,循環利用更是不能不熟悉。”
他特別提出,“現在的關鍵是,國家必須出臺政策來支撐產業發展,最好是用電價政策”。
在多晶硅價格暴跌后,目前,其生產成本中的一半是電價,“樂電天威的聯合模式,此時此刻體現出了特別的意義,樂電解決電力供應、成本降低問題,天威解決市場、出路問題”。
而市場問題,亦是姜曉亭重點關注的。
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提高太陽能上網電價。“有利潤空間了,大家就想去投資。至于具體是通過財政補貼,還是不同電價的差價平衡,這是技術問題。如果太陽能建設進入高潮,多晶硅就會進入發展高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