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的繁榮背后 辨識政策推手
第二,要有利于推動產業進步,這也是檢驗我們政策的有效性的主要標志。1.09元/度的定價,在給大部分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要產生動力。1.09元是個平衡的產物,帶有一定的前瞻性,未來很可能根據發展再進行調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180.htm近期,光伏產業一定要把技術先導放在首位,推動國際大品牌戰略,如同Apple、Nokia、Panasonic等一樣,從產品質量上產生質的飛躍。另外,除了產業兼并,繼續推行如賽維LDK、尚德電力、天威英利等優秀品牌之外,還要淘汰一批落后企業,才能集中資源優勢。
第三,要與國家財力相符。積以往的經驗,國家有眾多的矛盾需要平衡,如與煤電、風電、核電等關系。因此,對于國家的補貼政策要有正確的理解。目前,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熱情是強有力的支撐。
石定寰:1.09元/度的這個價格,仍然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國內未來光伏電站的標桿價,也不能完全按照這個來訂。國家若要扶持這個產業,不能在價格上定得過死,還是要比較寬松些,讓企業享有合理的利潤。如果企業沒有利潤,不投入研發,不改進工藝,這個產業還怎么發展?
招標不能僅僅參考價格,要綜合考慮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電池轉換效率、系統工程能力等因素。政府部門應計算一年內可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資金數額,明確分配給風電、生物質發電、光伏發電等。分配給光伏發電產業的補貼數額確定后,發改委要將招標權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區,再把相應補貼數額跟上,以當地的資源條件、經濟實力、生態需求、能源建設狀況,建設不同類型的示范電站,這樣,可取得應用經驗、完善并網技術、規范技術標準,推進電站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