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北京:打好應對危機“持久戰”
5月25日,在北京市幫扶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政策落地會上,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分別簽署了貸款合作備忘錄。而在此前后,中芯北京還相繼獲得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予的企業穩定就業崗位補貼、海外高層次人才獎勵資金等政策的扶持,這對于一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企業來說,其意義不言而喻,難怪在銀企對接會上中芯國際CFO吳曼寧女士動情地說:“中芯北京的每一個進步,都包含著各級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對此,我們一直銘記在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770.htm與世界先進技術差距越來越小
作為全球第三大芯片生產企業,中芯國際2002年落戶北京亦莊,同年9月啟動投資額為12.5億美元的國內第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2004年底建成投產,2006年達產。目前,中芯北京已經具備65納米技術的生產能力, 32納米技術的研發也有了計劃,正在得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支持。
在加速完成65納米技術研發的同時,中芯北京加強了在不同技術等級層面上的特色工藝開發力度,以適應更多客戶的需求,改善經濟效益,同時結合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支持北京設備和材料企業的研發,延伸產業鏈。此外還加強國內外市場開拓的力度,重點突出國內客戶的特點和需求,加強IP核的開發和服務,并拓寬加工工藝的服務范圍。
“從技術等級上看,中芯北京與世界最先進技術僅相差一個技術代,我們相信,未來中芯國際與行業最尖端的技術水平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企業前進的步伐一定會加快。”吳曼寧說。
繼續推進增資擴產項目
中芯北京的增資擴產項目一直備受業界關注。2006年,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成達產后,中芯北京即啟動增資擴產項目,計劃再投資17.5億美元,使月產能從2萬片,增加到4.3萬片;技術水平從90納米提升到65/45納米,并具備32納米小批量生產能力。中芯國際負責人告訴記者,增資擴產項目目前正在實施中,已經完成4.5億美元投資。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作為一個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企業,中芯北京深受影響,尤其是去年11月份至今年2月份,企業訂單大幅下降。因此,增資擴產進度也被迫做了調整。
“這次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對項目的實施將是有力的促進,也增強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我們將充分抓住這一難得機會,想方設法化危機為機遇。”吳曼寧說。2009年,中芯北京除了根據客戶的需求調整產品的結構,計劃投資3億人民幣外,還將利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支持資金,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抓住當前產業低迷時期,逆勢擴張,以迎接市場回暖的到來。
令人欣慰的是,進入3月份以來,市場已出現了回暖的跡象,中芯北京2季度的訂單數量較1季度上漲了近5倍。
調結構、上水平、保增長
在訂單大幅下滑的困難時刻,中芯北京在積極“開源”的同時,還花大力氣提高內部管理效率,在保證企業發展的前提下實施一系列“節流”措施,比如繼續加大力度實現再生水循環使用等綠色節能減排項目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