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MCU核心之爭仍在延續 ARM架構暫占上風
與其他推出基于Cortex核心MCU產品的競爭對手相比,ST在2年前就開始供應基于這一核心的產品。因此,目前我們在市場上能夠有更好的表現,我們也希望保持這一競爭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590.htm此外,ST正與ARM合作定義下一代Cortex核心。下一代Cortex核心將進一步提高性能并具有更大的彈性。它可以向上去覆蓋更高性能的MCU市場,還可以向下去覆蓋8位MCU的高端市場。
東芝電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呂建銘
擴大微處理器應用平臺
在微處理器領域,Zilog-Z80單板機是最早進入我們視野的。在上世紀80年代,復旦大學的陳章龍教授、涂時亮教授把MCS-51的架構(8051)介紹到我國。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最初的嵌入式微處理器。雖然英特爾公司最終更多地關注X86的應用領域,但是由于眾多半導體廠商沿用此MCS-51內核,相應的應用軟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單一架構體系微處理器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 TLCS-870、8051等眾多微控制器百花齊放的局面。
進入21世紀后,隨著ARM技術和商業生態環境的成熟,越來越多的32位MCU采用ARM SoC,而X86、32位內核廣泛地應用于PC產品,還有許多其他內核的32位微處理器。這就是下一代32位MCU核心之爭。
簡單地說,軟件是由程序語言組成的,而語言正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其實我們是可以把各種微處理器內核看成是一種區域文化的,微處理器的硬件和軟件就是要表現應用中的智能控制思想、嚴密的邏輯和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另外,微處理器的二次開發人員在此區域文化的背景下,進一步開發和創作,從而形成了各種產品。
東芝公司將突破區域,去探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那就是采用單一架構體系的ARM內核,運用開放的軟件環境,創造一個更大的微處理器應用平臺。
盛揚半導體業務中心處長逄世睿
專用核心產品面臨推廣瓶頸
盛群半導體(盛揚半導體)Cortex核心的MCU產品計劃在下半年讓客戶認證。多家廠商采用Cortex核心,可以讓客戶更熟悉此產品。也因為對產品的熟悉,開發產品的速度會比較快。另外,因為同架構產品競爭者多(包含價格的競爭),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與比較,這是專用核心在推廣領域面臨的瓶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