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 中國PCB企業逆勢飄紅
金融危機帶來的刺骨寒意,讓世界PCB(印刷電路板)產業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疼痛,全球PCB發展除中國大陸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PCB產值皆出現負增長。2008年,全球PCB產值482億美元,中國約占全球總產值的31%,產值達150億美元,年增長9.5%,成長率居全球之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843.htm產業振興 風景這邊獨好
看幾組數據,就知道近年來PCB在中國內地的發展速度與巨大潛力了:
在1996―2000年期間,中國內地PCB產值年平均增長率在25.8%,其年產值也由1996年的90億元擴大到2000年的313億元人民幣;2001年PCB的產值又提高到360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中國臺灣,居世界第三;2003年我國PCB的總產值居世界排行榜第二,僅次于日本;2007 年超過日本,總產值、總產量雙雙位居世界第一;
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PCB產業繼續高速成長,總產值復合增長率達22.6%,同期韓國為14.1%,臺灣為5.9%,日本-1.6%,北美-12.2%,歐洲-10%,增長速度在世界主要PCB生產地區中排名第一;
2008年全球PCB總產值達到482億美元,增長速度降低到0.8%。中國PCB總產值達到150億美元,增長速度達9.5%,占全球產量的31.2%,日本占21.1%、臺灣占13.9% 、韓國占11.1%、北美占9.3%、歐洲占6.7%。中國占全球產值比例由2000年的8.8%逐年增加到2008年的31.2%,所占比重不斷加大;
預計2008年-2013年,全球PCB產業復合增長率為3.6%,中國為7.4%,韓國為3.4%,臺灣為2.3%,日本為0.3%,北美為0.8%,歐洲為-0.5%,未來中國PCB產業增長仍遠高于其他地區;預計到2013年,中國PCB總產值占全球比例將達到歷史最高峰37.2%。
2009年初,在國際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調整的形勢下,國務院新近出臺的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提出要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提高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撐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保持國際市場份額等目標和舉措。同時,政府許諾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出臺和落實財稅扶持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形成600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等。諸多利好政策,使得國內PCB產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國內PCB企業逆勢飄紅
與產業振興規劃交相輝映,國內部分PCB企業不僅憑借自身內功遠離金融危機的致命打擊,還進入了一個快速、超常的發展“機遇期”。以方正科技為例,其PCB業務2008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同比增長70%,飆升至國內第二位,并有希望在2009年-2010年實現超越,成為國內第一;2009年第一季度,方正PCB再創佳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2.10%,實現了逆勢上揚。
業內專家認為,對于這部分龍頭企業來說,眼下的“危機”可以說“機”大于“危”,例如人才市場供應充足,正可借機著手儲備、培養有潛質的人才。此外,20年發展歷史表明,PCB行業是“大者恒大”,且在每次的行業洗牌中,都會誕生區域或者全球性的領導企業,2009年的這次危機會倒下一大批抗風險能力較弱、無核心競爭力的PCB企業,中國的PCB產業集中度將逐漸向先進地區如臺灣、日本和韓國看齊,不再“小”而“散”,會更加有序規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