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產業成重點 200億技改資金“有的放矢”
國家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今年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除中央安排的200億技改資金外,各省還會根據自身的情況,配套部分資金,總規模也在200億左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177.htm據了解,在此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在五年提供355億元進行貼息拉動3700億元社會技術改造投資。因此,以200億撬動4600億社會投資并非沒有可能。
中央投資“小步快跑”
審批權力逐漸下放
近期,中央投資資金的下撥已經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在本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前兩批中央投資中,主要以集中投放為主,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資1040億,今年一季度,新增中央投資達到1300億。而根據權威消息證實,第三輪中央投資僅為700億。
消息公布僅一周時間,國務院再次啟動200億技術改造資金的中央投資。
由于前兩批中央投資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前所未有的,這也使得長期經過論證的成熟項目,基本已經開始施工。后續項目出于安全考慮,需要減緩審批速度。
“今后的中央投資每次下達的資金量會減小,但是,資金下達的頻率很可能會加快。”銀河證券宏觀分析師張新法此前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說。
“老工業基地改造資金將在不久后陸續下放。”一位地方發改委官員證實,“我們4月底已經接到了相關的通知,近期將下發產業技術升級和老工業基地改造資金。現在正在抓緊收集項目的過程中。”
據該位官員介紹,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一般國家通知地方申報項目,基本上會要求在5天內將申報項目上報到省和國家發改委。特別是在本輪金融危機過程中,對于項目的上報時間要求得更為嚴格。
不僅如此,由于中央投資的審批權力逐漸下放到各省,在加大地方權力的同時,也給有關部門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
“從今年4月起,因為實行了新的項目審批制度,工業項目最終由省級政府批復,而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只負責項目的初步篩查工作。這相應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也讓我們必須改變主攻的方向,將申報項目的重點工作轉移到相應的省級部門當中。”上述官員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