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問施正榮:破解中國光伏劫
《創業家》:對于年輕的中國光伏行業來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危機無異于一場雪崩。是不是我們的模式存在根本性問題?該如何檢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173.htm施正榮:光伏產業的危機很簡單,就是金融危機的副產品。金融危機是一個商業大環境的問題,沒有哪個產業能夠幸免受到沖擊。從光伏產業講,歐洲的需求其實還在那里,但業主的融資能力出了問題,購買能力出了問題。
其實,光伏產業供大于求的局面本來在今年七八月份就要出現,只是金融危機把它提前了6-10個月。這是什么原因?關鍵是國內企業一哄而上。而誘因則是西班牙政府出臺政策的時候不夠謹慎,讓投機者鉆了空子。
西班牙政府本來的計劃是到2010年把總裝機量做到400MW,但去年一年就上了2.5GW,占到了去年全球總需求量的一半還要多。這造成了賣方市場的局面,光伏制造企業一哄而上。以國內為例,少說兩三百家,多說五六百家光伏企業,都是在過去兩年內上的。但今年西班牙市場已經回歸理性,只有500MW的容量,一下就少了2GW。市場逆轉,大量企業破產也是自然的事情。
此外,原有的銷售模式也存在問題。尚德這么多年來銷售主要通過兩個渠道,一個是分銷商,尤其像賣給中小客戶的;另外像一些大的工程,我們是直接和開發商聯系。主要是這兩個銷售渠道。
但是從整個行業來講,有些公司前兩年大部分都是專注在直接跟開發商聯系,尤其是西班牙市場價格又高,供不應求,他們就忽視了基礎性的工作。分銷商不是一天可以發展起來的,另外,有些國內小公司是通過貿易公司和中間商來做,這個就更亂了。這就造成了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不堪一擊,危機到來的時候慌了手腳,大打價格戰。如果中國企業都有一個專業的銷售渠道,這次危機的沖擊也不會這么大。
二問:光伏的太陽會不會再次升起?
太陽能產業毫無疑問是一個充滿未來的產業,之前的危機只是一個簡單的波折。但是,硅料價格畸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因為新一輪市場的啟動將基于低價格。
《創業家》:危機發生之后,很多人對光伏產業的未來產生了懷疑。但過去幾個月,以中美為代表的各國政府又釋放出了不少利好的信號。光伏產業還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產業嗎?
施正榮:太陽能產業毫無疑問是一個充滿未來的產業,之前的危機只是一個簡單的波折。而且現在整個市場已經開始回暖。從我們四月份的交貨量來看,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反彈。
奧巴馬當選之后,美國推出了三大政策刺激光伏產業發展:第一,延長了聯邦對商用光伏項目30%的返稅政策;第二,聯邦政府提供60億美元信貸擔保,支持銀行對可再生能源項目投放大約600億美元的貸款;第三,投資55億美元啟動聯邦建筑屋頂計劃。
歐洲也加大了對新能源的利用。歐盟規劃到2020年要把新能源發電的比例提高到20%。其中太陽能發電從原來到2020年占總發電量的3%,提高到了12%。日本也重新引進了補貼政策。中國的光伏補貼政策也將在最近公布,中國市場在未來幾年也會有很大的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