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陣痛”終結孕育“新生”
“中國光伏企業建得太多太快了,風險巨大,尤其是大批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紛紛上馬,整個行業遲早要經歷大洗牌才能健康發展。”賽維LDK副總裁朱良保博士曾這樣斷言。但不幸的是,這一天會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提早到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694.htm“陣痛”孕育“新生”
項目剛剛建成就碰上金融危機,不少投資光伏行業的企業家埋怨運氣不好。其實,這種風險早在光伏產業過去幾年瘋狂的產能擴張過程中就已經預伏,只是他們當時沒有意識到,或是被暴利的誘惑沖昏了頭腦。
曾幾何時,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暴漲、“遍地開花”的開工項目、爆炸式的財富增長神話,令投資者趨之若鶩。如今,五彩的光環漸漸褪去,暴利時代畫上了句號,整個產業進入擠泡沫階段。金融危機給我國光伏產業的非理性成長踩了一腳“急剎車”,同時給管理者和投資者注射了一針“清醒劑”。業內人士開始認識到,不進行產業規劃,不扼制盲目投資,不引導結構調整,不重視技術研發,不加強人才培養,我國光伏產業就永遠“長不大”。
“慘痛的教訓讓國內光伏行業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為了贏得競爭,光伏企業必須努力革新技術,降低成本,促使產業升級,而不是簡單地進行重復投資或是充當國外代工的角色。”一位長期投資光伏材料加工的民營企業家感慨地對記者說。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光伏產業必將面臨結構調整的嚴峻考驗,產業整合趨勢將加快,具備資金、技術、品牌以及管理優勢的企業在未來幾年將主導市場,而以代工、配套服務為主的中小企業將面臨市場轉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險。
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魏啟東認為,“洗牌”的結果將使整個行業變得更好,將促進產業集中度提升,而規模擴大后光伏成本將進一步下降,繼而推動光伏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產業的危機正是調整的良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崔容強教授認為,國家必須盡快制定光伏產業政策的長遠規劃,避免盲目擴張、胡亂上馬、同質競爭,并整合各地資源統一布局,使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形成整體優勢。此外,要采取各種扶持、激勵措施,大規模啟動國內市場,徹底改變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格局。唯有如此,我國光伏產業才能重獲新生。
令人驚訝的是,在光伏行業苦熬“寒冬”之時,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產商———江西賽維LDK所在地新余市宣布,去年光伏產業實現了逆勢上揚,全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8.7億元,同比增長212.5%。新余市委書記汪德和表示,取得這一成績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是賽維LDK的“航母”作用顯現,其產業鏈條已由中游向上游延伸,產業鏈條完整且資金、技術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抵御市場風險;二是新余市光伏產業已形成“硅料———硅片———配輔料———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鏈式體系,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事實上,根據近期光伏上市企業2008年財務年報顯示,尚德電力、天合光能、航天機電等組件廠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而擁有一體化優勢的天威保變、英利綠色能源則相對表現不俗。分析人士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垂直整合的光伏企業更利于抵御危機。
“這場金融危機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自主創新技術和科研人才是光伏企業未來生存和競爭的法寶。”江西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高級經濟師顧世祥表示。為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江西正在加快光伏產業人才培養,措施包括加大對新余高等專科學校的支持力度、組建南昌大學太陽能光伏學院等,爭取到2015年為光伏產業培養各層次畢業生10萬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