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陣痛”終結孕育“新生”
從價格飆升、游資瘋涌、項目“遍地開花”到訂單銳減、資金鏈斷裂、企業大量倒閉,短短半年時間,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心驚肉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694.htm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光伏產業這一孕育夢想、財富與希望的“朝陽行業”被殘酷地甩入深淵“寒冬”驟至“洗牌”提前,投資者們不得不忍受產業調整的“陣痛”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博弈。
光伏產業的暴利時代無情地拂袖而去,折戟沉沙后留下的是痛苦的反思和冷靜的審視。業內人士開始清醒地認識,只有正視現實,調整結構,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促使產業加快升級,我國光伏產業才能走出寒冬,迎來新生!
“陽光”遭遇“風暴”
光伏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三高”———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是重要的產業特征,穩定的資金鏈是支撐企業正常運轉的“生命線”。然而,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卻造成全行業訂單銳減、價格暴跌、融資渠道中斷,國內許多光伏企業的“生命線”緊繃甚至斷裂。
江西省政府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硅材料、電池片和組件價格急劇下跌,國際市場多晶硅價格已由最高點的每公斤500美元跌至每公斤120美元,跌幅達70%以上,電池片價格由每瓦3.5美元降至2.6美元,跌幅達25%左右。國內光伏企業盈利水平驟降,實際收益出現巨額虧損。
金融危機還導致國際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產業關注度急劇下降,金融機構紛紛控制信貸規模,風險投資機構縮減資本注入,證券市場行情暴跌。江西賽維、無錫尚德等11家境外上市企業股票市值在此輪金融危機中縮水嚴重,有的公司股價只有去年最高點的1/10左右。江西上饒昌科能源計劃投資總額為30億元的三期工程,資金缺口高達22億元。據業內分析,國內已有80%的光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此外,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價格暴跌也相對降低了各國發展新型替代能源的緊迫性,一些國家改變或調整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扶持政策。例如,德國、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太陽能光伏市場占歐洲市場的60%以上,2009年其采購計劃比上年降低了一半左右。
融資渠道減少、市場需求萎縮、出口規模下降,資金與市場的大門同時被關上,一系列經營風險壓得國內光伏企業難以喘息,甚至休克、死亡。據國內一些知名證券分析機構調查顯示,去年10月份以來,國內已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而且這一數字還有可能不斷上升。在此之前,經過一輪高速發展,國內最多時曾有500多家光伏企業和研發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
江西第一家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廠家———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丹說:“公司產量縮減了50%以上,一些買家紛紛削減預付款,收貨期限也經常延后,國內光伏企業都在苦苦支撐!”不過趙丹對300多家光伏企業倒閉一說心存質疑,他認為,光伏企業日子的確不好過,但由于太陽能光伏市場前景廣闊,一些企業只是迫于資金壓力暫時停廠歇業,原先的大部分訂單也并沒有取消,只是交貨期延后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