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窘境中不失信心
關于第三條,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認為,政府應該帶頭使用太陽能,在市政、交通照明等領域優先使用太陽能產品,并大力開展示范推廣。在偏遠農村地區充分使用太陽能電力能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215.htm事實上,為了促進光伏產業的發展,很多政協委員提出了相關或相似的建議,其中今年兩會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提出具體的“數字”來具化政策。周浪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國家每度電收費中都有兩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每年約50億元,用它的一半來補貼太陽能光伏發電事業,就能為其提供有力的市場支撐。柳崇禧指出,要實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政策,出臺扶植太陽能產業的稅收政策。李仁在提案中指出,我國在稅收上給予生產企業減免的政策優惠,參照小水電6%的增值稅率計征辦法。
“不失為一個機會”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日本太陽能市場急劇萎縮,我國生產的光伏太陽能組建出口量大幅減少,多晶硅價格縮水,從年初的305萬元每噸下降到120萬元每噸。
有人評論,光伏產業同樣面臨寒冬。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由于目前光伏發電成本接近傳統電力成本的6-10倍,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紛紛出臺電價補貼辦法,使得本國的光伏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光伏技術不斷提高,而光伏發電成本迅速下降。同時,由于我國的光伏產業主市場是國際市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短期內光伏產品供大于求已成定局。
在新的形勢下,各國很可能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限制國外產品。國內大部分光伏企業還不具備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品牌,它們將很難跟上國際市場標準的發展而被淘汰出局。
“現在,江蘇、廣東一帶有些我所知道的光伏企業已經停產。”周浪透露。
不過,周浪認為這不失為一個機會。“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高成本,當前金融危機的結果使硅材料和電池組件等價格大幅度下降,達到合理價格,客觀上起到了推動、加快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效果。這對啟動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是有益的”。
他進一步解釋,2008年的計算評估顯示,投資建設一個太陽能光伏電站,如要在8年后收回投入,則電價需要每度人民幣3元。金融危機的上述作用,使這一價格有可觀下降。
同時,他認為,“相對于之前的暴利,現在的多晶硅價格回歸到理性水平,仍有盈利空間。”此時的金融危機有洗牌之效,“能夠淘汰一些低水平、沒有技術特點的企業”。
他對光伏產業懷抱信心的根源來于“光伏產業首先是靠國家意志拉動,這主要是由于全球氣候惡化以及能源危機背景下各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這個方向不會變。”
他舉例,金融危機中,原有鼓勵補貼光伏發電的國家基本沒有削減其支持力度,而且更多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加入了支持規模化光伏發電的行列,美國政府實際上也以新能源應用和產業作為拉動經濟的手段之一,其救市計劃中包括投資總額達500億美元的新能源項目。
面對不同的聲音“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對太陽能的補貼將減少,比如德國,從而影響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周浪則認為,德國的補貼并不能說是減少,只能說按照他們的補貼計劃進行,任何補貼都是逐步減少。“要使得整個產業最終回歸到商業軌道”。
他表示,2008年全球光伏產量比2007年增長46%,此前40%以上的年增長已維持10年以上;權威機構預測2009仍能增長10%,而2010年開始又將回復40%以上的年增長率。
正因為認準了光伏產業的前景,周浪對家鄉南昌正計劃的光伏產業基地充滿了憧憬,“年產值將會過千億。” 他對記者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