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產業:窘境中不失信心
光明的前景和窘迫的國內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215.htm對于光伏產業的支持,周浪并不孤獨。在今年兩會上,還有一些委員提出了我國應該大力支持發展光伏產業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第四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柳崇禧,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南洛陽市主委金正新,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等在他們的發言或者提案中都談到了光伏產業的重要性以及扶植光伏產業的緊迫性。
金正新發言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占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比例也將達到10%以上。到21世紀末,太陽能發電將占到世界能源結構中的60%以上。如他所言,這真是一個光明的前景,但不可回避的是,光伏產業也面臨著窘迫的國內市場。
金正新表示,中國太陽能電池研究比國外晚了20年,盡管最近10年國家在此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投入仍然不夠。
周浪指出,“光伏產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可能是國家投入最少的行業。”
對于光伏產業企業的現狀,具有很多光伏企業會員單位的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做了大量調研,寫成提案由全國工商聯提交到兩會。他們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的環境擔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陳磊告訴記者,現狀可以歸結為兩點:第一,國內光伏市場發展緩慢。第二,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
新能源商會指出,中國目前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容量僅占生產容量的不足2%,絕大部分產品依賴出口。市場狹小已經嚴重阻礙我國光伏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光伏產業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發和創新體系,也缺乏一些高新制造產業的支撐,因此我國的太陽電池關鍵生產設備基本依賴進口。這種現狀導致我國光伏產業被打上“代工車間”的烙印。另外,光伏生產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光伏技術已經在朝著全產業鏈優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而我國目前主要靠進口生產線、并且各產業鏈單兵作戰。
對此,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的提案中提到三大措施。其一,迅速制定上網電價補貼細則,啟動《上網電價法》。其二,規劃、管理、技術急需強化。其三,迅速培育國內市場。
關于第一條措施,全國政協委員、來自江蘇省工商聯的李仁在其提案中,將太陽能上網電價補貼標準細化出來,“2010年按照1.5元/kwh的標準,2015年按照1.00元/kwh上網發電價格的標準實行上網電價補貼。”
周浪跟一些光伏產業商家溝通過,只要電價能補貼到每度人民幣2.5元,他們就可以投資光伏發電。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規模的擴大,根據國內外多方估計,這個電價可以在2012-2015年降到每度人民幣1元。
關于第二條,新能源商會指出,應該提高《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有關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其次,應該組建更高級別的政府專門管理機構加強規劃和管理;最后,應該在“973”和“863”等科研計劃中給予光伏產業更多的資金投入,迅速建立起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國家光伏研發體系。此外,全國政協委員、湖南政協副主席龔建明提出,應在《可再生能源法》、《電力法》等有關能源法的基礎上,制定《光伏產業促進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