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通信業擴內需保增長:提高3G國產化率
毫無疑問,3G已經成為通信業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的關鍵。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各內部和公開會議上多次表示,要盡快發放3G牌照,以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國內經濟。12月12日,李毅中明確表示,三位運營商將獲得三張不同制式的3G牌照,總投資額預計突破2000億元。
在中國3G利好刺激下,帶動中興通訊等一批通信股連連漲停,成為冬日里的一道暖陽。多家券商發布報告認為,3G將首先利好設備制造商,長期受益者將是運營商。
事實上,通信業自身亦欲借此機遇實現產業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日前表示,在中央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移動通信產業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務,發展3G,事關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我國通信業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目前,國產設備在傳輸、NGN、寬帶等多個固定通信領域,都獲得了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而投資、技術更新和用戶發展最為活躍和集中的移動通信,無疑將成為帶動中國通信產業整體實力提升的最關鍵平臺。
顯然,經過模擬、2G等20余年漫長的磨練,中國通信企業的3G實力已經練就,并已在海外市場風生水起,囊括三大主要標準,積累了大量的建設和運營經驗。此次中國3G三張牌照發出,正是將中國通信企業放到一個彎道超越的絕佳位置,以此帶動產業鏈整體實力提升的國家意圖清晰可見。
提高國產化率是核心
1-10月,我國移動通信用戶數依然保持強勁增長,相比上年末話音用戶增長7995.9萬戶,移動數據用戶增長了8561.6萬戶。這意味著3G牌照發出后,無論是網絡規模還是實際用戶,每一種3G制式都會成為全球最大的3G網絡。
而由于3G對傳統通信方式的本質化改變,會拉動新的消費需求,從而帶動一系列產業鏈提升,這也正是3G被選中作為拉動內需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提振中國通信產業,實現真正超越的恰當時機。
那么,通信業如何把這一政策落到實處?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專家認為,必須要在同等性價比條件下,優先及加大對國產設備的采購與使用。
從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來看,國際通信廠商今年前三季度已呈現業績不佳狀態,思科、諾基亞西門子、北電、摩托羅拉等三季度財報普遍出現虧損,并調低了四季度預期值,相比之下,國內廠商在海內外市場表現良好。在這種情況下,電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雷震洲在近日一篇文章中分析,只有通過對我國通信制造業的拉動和發展,3G才更能起到抵御金融危機的杠桿作用。商務部專家也表示,我國政府的積極經濟政策,不宜成為國際資本的“保險箱”,而是應該首先確保本土資本和企業在國家投資中獲益。
北京郵電大學曾劍秋教授認為,我國企業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已經完全實現了所有3G制式的自主研發、自主生產,國內3G市場提供了對這些能力的規模釋放空間,可以很好地保護企業的自主創新熱情和動力,同時國內企業的成本和服務優勢,也為國內3G市場的成功提供了保證。
當前,三大運營商已經啟動了3G網絡招標和建設,在已公布的TD-SCDMA一期和CDMA2000一期招標中,國內企業占據了90%和60%以上的絕對優勢,目前僅有WCDMA尚在議標過程中。如果國內企業繼續斬獲WCDMA市場,將能夠全面實現國家在移動通信這一制高點上的布局,徹底實現擴大內需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意圖。
擴大走出去的契機
事實上,國內企業在WCDMA這一全球應用最廣泛標準上的國內成績單,富有更深遠的意義。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上月出訪土耳其時表示,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報告認為,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一定的契機。報告指出在歐洲如德國,一大批中小型制造企業遇到了“瓶頸”,亟須中國這樣具有制造優勢的合作伙伴。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外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并購成本大幅下降,甚至一些原本對中國企業投資設有壁壘的發達國家高科技行業,如今也主動伸出了橄欖枝。
目前,華為和中興已經有超過半數的收入來自于海外市場,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兩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均接近70%。
根據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國內市場對于一個全球化企業的特殊貢獻在于其提供了企業發展、持續投資與創新的動力。
實質上,中國目前拉動內需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保護生產,保護優質企業,保護經濟長期的生產力、供給力及元氣,使中國在下一波經濟復蘇來臨之際,能掌握先機。
根據中興華為的海外市場布局,在技術水平已追平國際對手的情況下,正設法加速對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滲透,在這些市場,WCDMA是主要的3G標準。此時來自國內市場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一個穩定的后方和持續的動力。
這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反哺國內市場
從國內3G發展分析,業內一致的聲音是,此時中國會獲得較為成熟的技術,但不管是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還是WCDMA及CDMA2000,面臨的風險是缺乏成熟的運營經驗,以及剛剛經歷市場競爭下的建設資金壓力。
合并最為復雜、同時面臨空前競爭壓力的中國聯通,其3G建設與運營將面臨更大挑戰。相比之下,中電信、中移動均采用集團承建、上市公司運營的模式,避免了龐大投資對短期盈利的沖擊,而中聯通的運作模式尚未明晰。根據其公告,中聯通將在今后兩年投入1000億元用于3G建設,國泰君安分析師陳亮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國市場唯一的WCDMA運營商,聯通的遠期前景有期待之處,但盈利提升在2009-2010年都甚為艱難。
而從其他兩種3G建設招標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在性價比上的優勢將能夠大大減輕中聯通的資金負擔。同時,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獲得了許多3G一攬子工程所積累的建設和運營經驗,也將在更多層面上幫助運營商盡快消除對3G新網絡的“陌生感”。“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北京郵電大學曾劍秋教授表示。
北京郵電大學的技術專家同時提醒,由于WCDMA標準確立較早,建網模式、技術演進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起步較晚的國內企業反而更有后發優勢,其在全IP移動網、HSPA上的建設經驗更值得借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