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子產業:高端研發制造齊頭并進
改革開放30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產業始終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的原則,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特色產業園,形成了以、集成電路、顯示等具有核心地位的戰略性產業,促進高端通信產品、產品、消費類產品本地研發制造共同發展,從而形成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全行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格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9584.htm北京電子信息產業1978年的工業總產值19.77億元,企業數88家,從業人員9.49萬人。2007年工業總產值2763.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76.7億元,其中,制造業2918億元,軟件業1258.7億元,規模以上企業4864家,從業人員38.6萬人。
產業園區引導發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改革開放號角吹響。從此,北京電子信息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和提高。1980年10月,中關村第一家民辦科技機構成立,隨后“兩通”、“兩海”科技企業群出現在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而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隨后迅速發展為現在的中關村科技園區。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我國首家科技園區——— 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成立,從此海淀園區和其他9個園區步入規范發展階段。在中關村科技園區中總收入前3名分別是:海淀園(占40.3%)、亦莊園(占31.4%)、電子城(占8.4%)。
海淀園是1991年10月批準建立的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它是我國第一家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產業園區。亦莊園聚集了國內外2000余家企業,累計創造了5762億元的產值。電子城從1978年至1995年,共引進項目298項,對外簽約合同總金額22842.65萬美元,1984年至1995年間共興辦合資企業66家,其中工業項目58家。
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
2007年北京電子信息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918億元,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四。
北京電子信息產業經過30年的發展,自主創新成果顯著。
一系列產業標準在北京誕生,使北京電子信息產業在核心技術開發、產品定義、市場定義的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TD-SCDMA標準是由大唐電信集團為首提出,并被國際電聯接納的全球三大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之一。閃聯標準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一個三網融合標準。AVS標準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
北京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北京人才和技術優勢,通過招商引資、產學研聯合、政策支持等手段,大力支持企業在北京建設研發中心,形成了一批有世界技術水平的自主創新研發機構。中芯國際聯合北大、清華、中科院在北京成立了65納米—22納米工藝技術研發中心。京東方TFT—LCD制造技術及產品研發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諾基亞在北京建立了世界領先水平的全球研發中心。偉創利公司手機全球研發中心在北京成立。北方微電子公司和北京中科信公司成功研制出100納米8英寸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填補了國家空白,并成功實現大生產線的采購。
北京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重點產業國內領先。
2000年,北京市軟件產業銷售收入為190億元,2007年銷售收入達1258.7億元,年平均增速31.08%,產業總體規模始終保持國內第一。
2000年,北京集成電路產業整體銷售收入15億元,2007年產業整體銷售收入達200億元,年平均增速44.78%。產業整體規模位居國內前三,技術水平位居國內第一,其中,設計業、封裝測試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均國內領先,制造業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專用設備制造和材料業國內領先。
2007年,北京電子顯示器企業主營收入56.73億元,顯示產業從“十五”到“十一五”進入了一個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十五”期間,北京市在國內顯示產業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企業為松下彩管。“十一五”建設TFT-LCD五代線的京東方光電公司目前是我國技術最先進產業規模最大的TFT-LCD生產企業。
北京移動通信產業保持穩步發展,2007年銷售收入1307億元。移動通信手機產量達到22747萬部,占到全國產量的41.46%,總量排名全國同行業中第一名。
2007年,北京計算機整機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08億元。聯想、同方股份、北大方正三家企業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服務器保持中國名牌稱號,品牌知名度、產量、銷售量均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北京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于2005年5月被批準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即國家(北京)通信產業園。2007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2092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占80%以上。自建區以來,園區堅持以引進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為重點,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引導產業集群的形成和壯大。以京東方為龍頭的平板顯示產業園,以中芯國際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區,推動了高端產業基地建設,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以計算機產業為重點,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實現了土地和產業的“聚集效應”和“鉆石效益”。2005年5月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被批準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即國家(北京)計算機及網絡產品產業園。
電子城科技園區成功利用了區位環境優勢與電子城的產業集聚效應,引進摩托羅拉(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加拿大北電網絡(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愛立信(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索尼愛立信(中國)總部及研發中心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園區內主導產業集中在電子信息產業,有效支持了國際電子總部、研發中心向電子城地區集聚的勢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