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LON網絡高速智能節點的設計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FPGA芯片的高速智能節點的硬件結構和軟件設計,旨在提高現在LON網絡的智能節點的處理能力和通用性。
關鍵詞:FPGA LON網絡 智能節點 通用 高速
1 概述
LonWorks現場總線(簡稱LON總線)是美國Echelon公司推出的局部操作網絡,為集散式監控系統提供了很強的實現手段,成為當今流行的現場總線技術之一。現在的測控系統中,連接在現場總線網絡上的每一個節點,即傳感器、變送器、執行器等都不再是單功能的傳統儀表,而是具有數據采集、轉換、控制、計算、報警、診斷及數字通訊等功能的智能化設備(智能節點)連接在網絡上的各種智能現場設備共享總線信道,進行數據和信息交換,相互協調工作組成一個完整的現場總線控制系統。LON總線技術使用開放式的通信協議LonTalk,為設備之間交換控制狀態信息建立了一個通用標準并,在硬件芯片的支持下實現了實時性和接口的直觀、簡潔的現場總線的應用要求。在LON總線技術中所有節點都包括一個用以實現通信管理、輸入、輸出和控制等功能的神經元芯片(Neuron Chip)-- LON總線技術的核心,它不僅是LON總線的通信處理器,也是數據采集和控制的通用處理器,LON總線技術中所有網絡的操作實際上都是通過它來完成的。因此網絡中節點的設計是實現LON總線技術的一個關鍵所在。
2 智能節點開發的一般方法
智能節點是控制網絡中分布在現場級的基本智能單元,主要用于接受和處理來自傳感器的輸入數據,執行通信和控制任務以及控制執行起操作等。智能節點中的核心技術是LONTALK協議和神經元芯片。智能節點的開發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神經元芯片完成所有的工作(包括通信和用戶應用程序),節點中不再包含其他處理器。這類智能節點成為基于神經元芯片的節點。另一類是只利用神經元芯片完成通信工作,而用戶的應用程序由其他的處理器(如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或PC機來完成)這種智能節點成為基于主機的節點。
(1) 以Neuron 芯片為核心的控制節點
圖1為以Neuron芯片為核心的控制節點的結構框圖。
神經元芯片是一組復雜的VLSI器件,通過獨特的硬件固件相結合技術,使一個Neuron芯片幾乎包含一個現場節點的大部分功能若加上收發器就可以構成一個典型的現場控制節點。
此設計方法由于Neuron芯片是8位總線,目前只支持最高主頻是10MHz,因此它能完成的功能也十分有限,對于一些復雜的控制如帶有PID算法的單回路多回路的控制就顯得力不從心。且其片載操作系統基于一種巡檢機制,不太適合于實時性很強的控制節點。
圖1 以Neuron芯片為核心的控制節點結構
圖2 采用MIP結構的控制節點結構
(2) 采用MIP結構的控制節點
圖2為Host Base結構的節點框圖。鑒于方法(1)的缺點,采用MIP結構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將Neuron芯片作為通信協處理器,用高級主機(上位管理機)的資源來完成復雜的測控功能。
對于這種方法,由于高級主機(上位管理機)和各智能節點間,屬于多對一通信,當節點增多時,容易引起網絡的阻塞,且一旦發生網絡阻塞,網絡上的數據傳輸效率將顯著降低。
此外,現有大多LON網絡的智能節點應用中,數據采集系統通常采用單片機或DSP(數字信號處理器)作為CPU,控制ADC(模/數轉換器)、存儲器和其他外圍電路的工作。但是單片機的時鐘頻率較低,難以適應高速數據采集系統的要求,而DSP雖然可以實現較高速的數據采集,但其速度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成本。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有單片機和DSP無法比擬的優勢:時鐘頻率高,內部時延小;全部控制邏輯由硬件完成,速度快,效率高;組成形式靈活,可以集成外圍控制、譯碼和接口電路。
3高速智能節點的設計
3.1高速智能節點的硬件系統結構設計
該高速智能節點是基于FPGA架構來設計的。FPGA是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和數據交換橋梁,而且能夠實現對底層的信號快速預處理,在很多信號處理系統中,底層的信號預處理算法要處理的數據量很大,對處理速度要求很高,但算法結構相對比較簡單,適于用FPGA進行硬件編程實現。
系統的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通用高速智能節點總體結構框圖
整個高速數據采集處理系統的主要硬件構成為:
1)ACEX1K系列EP1K30TC144-3:主處理器,是整個系統的控制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特點是電路連接I/O口多,速度快;
2)AD9288:實現4路8位采樣,最高采樣頻率為100 MSPS,適合應用與高速信號測量儀器;;
3)Neuron芯片:通信協處理器,負責通信功能
4)雙口RAM:主處理器與通信協處理器的接口,實現數據交換;
5)收發器FTT-10A:將數據傳遞至LON總線。
在控制臺發出采集指令或定時器的作用下,模擬輸入經AD采樣進入FPGA,經過FPGA里的信號處理模塊和算法處理后存入RAM,經Neuron芯片讀出至LON網絡。
3.2高速智能節點的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包括:數據采集和控制。
1) 數據采集軟件設計
數據采集當上位機發出采集數據指令后,通過網絡變量送到相應的節點,然后控制外部傳感器執行相應的數據采集指令,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經 A/D 轉換送到神經元芯片,再經過網絡變量傳遞,經 LNS DDE 動態數據連接傳遞給監控軟件,并進行圖形化顯示給操作者。這一流程可以不斷循環進行,直到滿足所有條件為止。這一部分的總體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采集程序的軟件流程圖
圖5 控制程序的軟件流程圖
數據采集部分核心軟件:本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將采集到的模擬信號通過電平轉換、濾波及多路開關后分成 8 路信號,再進行 A/D 轉換變成數字量,經過加工處理后,送至網絡數據庫,自動改寫其中的網絡變量的值。
2)控制軟件設計
控制軟件主要是負責對底層設備的控制。當控制中心在監控軟件下發出控制指令,經DDE 傳遞給 LonWorks 網絡,通過網絡變量送到對應的節點,在經過 D/A轉換,底層設備接收后開始數據采集,然后進行檢測是否有下一個控制指令。這一流程也是可不斷循環直到滿足所有條件為止。這一部分的總體流程如圖5所示。
3.3 實驗結果
輸入一正弦波,周期為1s,得到如圖6示結果:
圖6 實驗結果
4 結束語
本設計成功的實現了利用FPGA芯片作為LON網絡智能節點的主處理器,并且采用雙口RAM實現了主處理器與NEURON芯片之間的數據傳遞。本系統適合大多數數據采集場合,能達到通用和高速的目的。
采用FPGA進行設計可縮短開發生產周期,而且現場靈活性好,它不但包括了MCU這一特點,而且可觸及硅片電路的物理界限,并兼有串、并行工作方式,高速、高可靠性以及寬口徑適用性等諸多方面的特點。因此,利用基于FPGA的LON網絡的高速智能節點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牛國朋,等.一種基于FPGA和DSP的高性能PCI數據采集處理卡設計[J].微計算機信息,2006年11期:P137-139;
[2]萬耀,等.基于FPGA多通道數據采集系統設計[J].微計算機信息, 2007年第2-2期:199-201;
[3]史雪飛.LonWorks 現場總線技術中關于節點的設計與應用[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02,(4);
[4]梁阿磊,等.基于Lonworks網絡的多處理器智能節點設計[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0年4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