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設計應用 > LPC23xx的自適應以太網通信接口設計

        LPC23xx的自適應以太網通信接口設計

        作者:南京北方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扶文樹 何軍 陳國勝 時間:2008-07-18 來源: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 收藏

          接口是嵌入式系統進行通信的硬件基礎。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許多芯片集成了控制器,這使得嵌入式系統中以太網接口的開發更為便利[1]。LPC23xx是NXP半導體公司(由Philips公司創建)于2006年12月前后推出的基于ARM7TDMIS內核的微控制器,與LPC21xx和LPC22xx相比,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片上集成了10Mbps/100 Mbps以太網控制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905.htm

          1 LPC23xx以太網控制器的結構和配置

          如圖1所示,LPC23xx以太網接口主要部分的功能如下[2]:

        圖1 LPC23xx以太網接口示意結構框圖

          ① 控制寄存器,用于配置以太網控制器的工作方式、讀取控制器的當前狀態等;

          ② 總線接口,AHB總線與以太網控制器進行數據交換的接口;

          ③ 接收/發送DMA,實現接收/發送緩沖區到總線接口的批量數據傳輸;

          ④ 接收/發送緩沖區,與DMA協同工作,暫存接收/發送的數據;

          ⑤ 發送流量控制,在網絡負載過大時插入以太網暫停幀以控制網絡流量;

          ⑥ 接收過濾器,濾除以太網幀的控制部分,提取有效的數據;

          ⑦ MII(介質無關接口)/RMII(裁減的介質無關接口),與外部設備按規定的時序進行實時數據通信的接口;

          ⑧ MMII(MII管理接口),配置設備的工作方式,讀取設備的當前狀態信息。

          在使用LPC23xx的以太網控制器之前,用戶須將正確的配置信息寫入圖1中的控制寄存器。其步驟如下:

          ① 清除LPC23xx以太網控制器的軟件復位狀態;

          ② 通過MMII對PHY設備進行正確的配置;

          ③ 選擇與PHY設備的(RMII或MII),受芯片尺寸所限,NXP已推出的LPC 2364、LPC2366、LPC2368和LPC2378只有RMII的引腳;

          ④ 配置DMA引擎和收發緩沖區的首地址及長度;

          ⑤ 配置以太網接口的MAC(介質存取控制)地址,選擇以太網速率(10 Mbps或100 Mbps);

          ⑥ 使能接收/發送通道。

          在以上6個步驟中,較為關鍵是對接收/發送緩沖區的配置(步驟④),以下為詳細的配置過程。為不影響以太網接口數據傳輸的實時性,一般選取LPC23xx以太網控制器專用的16KB RAM作為收/發緩沖區的物理載體。按以太網幀的結構,可將收/發緩沖區分別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緩沖單元(也可以不劃分),每個單元對應著一個或多個描述符和狀態符。描述符用來設置對應部分的首地址和控制信息,狀態符存儲著對應單元最新的狀態信息。這些描述符和狀態符在邏輯上分別組成一個環形陣列:描述符環形陣列的首地址由RxDescriptor(接收描述符基址寄存器) /TxDescrip tor(發送描述符基址寄存器)指定,大小由RxDecriptorNumber(接收描述符寄存器數量) /TxDescriptorNumber(發送描述符寄存器數量)指定;狀態符的陣列首地址由RxStatus(接收狀態基址寄存器) / TxStatus(發送狀態基址寄存器)指定,大小與描述符陣列相同。在描述符陣列和狀態符陣列形成后,就可以通過RxProducerIndex(接收產生索引寄存器) /TxProducerIndex(發送產生索引寄存器)、RxConsumerIndex(接收消耗索引寄存器) /TxConsumerIndex(發送消耗索引寄存器)對描述狀態符陣列進行操作而實現數據的收/發。

          2 網絡數據接收和發送的控制

          NXP公司在LPC23xx的用戶指南(參考文獻[2])中對其以太網控制器中數據的接收和發送有較為詳細的介紹;但沒有涉及描述符和狀態符的環形陣列的概念,接收和發送的控制過程較為機械,本文在實際工程應用的基礎上對此做了改進。以發送為例,圖2為一個連續發送過程,將發送緩沖區分為4個單元,0和4、1和5、2和6、3和7是與這4個單元對應的描述符。發送過程如下:

          ① 如果上次數據發送完畢,就得到圖2(a)所示的狀態,此時TxProducerIndex=TxConsumerIndex

          ② 將要發送的數據寫入4個緩沖單元中,將TxProduceIndex更新為4TxProducerIndex,即為圖2(b)所示的狀態,此后數據開始發送;

          ③ 等待上次發送結束(用中斷或查詢均可以實現等待),得到圖2(c)數據發送完畢的狀態;

          ④ 若有后續的數據要發送,再將數據寫入4個緩沖單元中,將TxProducerIndex更新為4TxProducerIndex,就得到圖2(d)所示的狀態,此后數據開始發送;

          ⑤ 重復以上過程,就得到了圖2所示的連續發送過程。

        圖2 LPC23xx以太網控制器的連續發送過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佛山市| 乡城县| 普陀区| 小金县| 日喀则市| 纳雍县| 新巴尔虎左旗| 青河县| 儋州市| 安达市| 陆丰市| 安多县| 石景山区| 南靖县| 神农架林区| 共和县| 德江县| 岳池县| 读书| 乐都县| 呼图壁县| 福贡县| 拉孜县| 汕尾市| 古丈县| 乾安县| 莫力| 马山县| 弥渡县| 阳西县| 乌海市| 江达县| 河池市| 卓资县| 襄樊市| 赤水市| 达孜县| 安平县| 分宜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