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設計應用 > 新型芯片類的Codec和用微控制器實現的Codec新技術

        新型芯片類的Codec和用微控制器實現的Codec新技術

        作者:魯維德 時間:2008-07-08 來源:半導體應用網 收藏

          1、前言-發送與接收給(編碼器/解碼器)提出新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402.htm

          今天,話音業務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被轉換成了數字形式,并和成百上千的其他話音、電子郵件和網頁等信息一同,由一條光纖傳輸。

          數字電話催生了信息時代,并繼續以新的技術,如因特網話音(),改變著通信工業的前景。然而,無論變化常最大, (編解碼器)的工作不會改變,那就是必須在線路上的某個點,將話音轉換為數字,并將數字轉換回話音。

           是coder/decoder(編碼器/解碼器)的縮寫,它包含:一個模擬到數字轉換器(ADC),其作用將音頻轉換為位流;一個數字到模擬轉換器 (DAC),其作用將收到的位流轉換回音頻;再加上一個接口,其作用和其他Codec共享總線,并通過總線插入/取回數字化的音頻信息。

          一個Codec就是一片獨立的混合信號半導體器件。對于簡單應用而言,例如端局交換機中的線卡,這種獨立的IC方案能夠很好地工作。然而,很多時候還希望對要發送的音頻信號作一些預處理(例如限幅、動態范圍壓縮或頻譜整形等),或對收到的音頻信號作一些后處理(例如噪聲抑制)。則對于這種獨立式Codec而言,這些預/后處理任務比較難以實現。這是因為模擬音頻信號一經Codec轉換,就再也沒有機會作進一步處理己直接連接到(脈沖編碼調制)干線的這種獨立式的Codec了。怎么辦?可以應用一種新的方案,即采用當今各新型(μC)和外部DAC作音頻Codec,同時對入站和出站位流進行額外的處理。值此以MAXQ3120為例,如何應用將其變為音頻Codec的方案作分折說明,并對新型芯片類Codec作介紹。為此應先了介有關 Codec基本技術。

          2、采用MAXQ3120(μC)和外部DAC作音頻Codec新方案

          值此應先了介有關Codec基本技術。

          2、Codec基本技術

          2.1碼字的長度的選擇

          在數字電話還未問時,人們就定義保持一個話音信號清晰可辨的必要頻段約為300Hz至3.5kHz。此范圍之外的頻率對于語音信號的清晰度無益。根據 Nyquist定律,對于信號的采樣率必須至少為其最高頻率的兩倍,因此所有話音Codec都工作于每秒8,000個采樣-多于所要求的3.5kHz的兩倍,每個采樣都被轉換為一個數字化的碼字。然而,碼字的長度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在任何數字系統中,都必須在信號的完整性和字長間做出折衷。

          為獲得高保真,系統設計者應選擇較大的字長,但位數越多帶寬越高,而帶寬是要付出成本的。另一方面,如果設計者選擇較小的字長以節省帶寬成本,話音質量就會有所損失。實踐證明,為了適應人類話音的整個范圍,從最輕的低語到大聲的喊叫,看起來有必要采用十二到十四位分辨率。

          2.2非線性Codec最佳方案-典型 Codec的響應曲線

          圖1 是典型 Codec的響應曲線,是最佳方案是非線性Codec。從圖1中看出這種類型的Codec特征:人們的耳朵對于響亮聲音的小誤差更“寬容”,而對于微弱聲音的小誤差很敏感。圖1中,靜默狀態位于零線附近;輕微的話音相對于中心線有小量偏移,而響亮的話音偏移較多。在這樣的器件中,零線附近的編碼密度高于遠離零線處的編碼密度,使Codec既能為低電平信號提供滿意的性能,同時為高電平信號提供足夠的動態范圍。

          2.3數字端其Codec必須與PCM干線接口

          各個Codec并不是通過單獨的一組線連接到其相應的中繼設備上,而是一定數量的Codec一同被連接到一條共享的總線-PCM干線上。為了協調傳輸過程,這些Codec共用一個位時鐘,而用單獨的幀脈沖指揮每個器件開始發送和接收。按照北美標準,24個Codec共享一條PCM干線,某種類型的時序器邏輯以1,544,000位/秒的速率控制著其運行節奏。

          2.2 PCM Codec的類型設定,即采樣信號進行編碼的方案

          當今,用于電話的PCM Codec已有了統一的幀速率(采樣率)。常用的采樣信號進行編碼方案有兩種:A率(用于歐洲的)和μ率(用于美國和日本的)。有兩種基本線速率正在使用:歐洲的E1(2.048Mbps)和美國的DSl(1544Mbps)。故值此討論的設計為DSI(或稱TI) Codec,其工作于A率或U率模式。

          μ率編碼方案按照一定規則(公式)對采樣信號進行編碼:其中μ是本規則的特征參數,典型為255。A 率Codec的編碼方式略有不同:其中A是本規則(公式)的特征參數,通常為87.6,有些情況下為87.7。需要注意的是,當接近于零時,A率函數是線性的;只有當輸入大于1/A后它才變為對數。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微控制器 Codec PCM VolP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个旧市| 岳池县| 无极县| 扬州市| 龙海市| 尤溪县| 霍林郭勒市| 巴彦县| 黄骅市| 凤冈县| 永和县| 大余县| 合江县| 张掖市| 金湖县| 四会市| 温泉县| 锦州市| 邹平县| 临桂县| 读书| 农安县| 邳州市| 金乡县| 仁怀市| 嘉峪关市| 新晃| 澎湖县| 淄博市| 双鸭山市| 黄浦区| 南充市| 抚顺县| 宁明县| 石楼县| 老河口市| 香港 | 苍溪县| 古交市| 乐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