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信招標57萬余臺終端 兩重利好轉機IPTV
國務院“一號文”辯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4468.htm有業界人士表示,電信重組為運營商發展IPTV業務提供了新的動力,而電信系統與廣電系統就IPTV發展的博弈突破,則為IPTV發展創造了外部環境。
據記者了解,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IPTV由熱轉冷的重要原因在于該業務與廣電系統推動的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存在利益博弈,遭到一些地方廣電運營商的阻撓。2005年底,福建泉州廣電就以一紙措施嚴厲的《通告》叫停上海文廣與中國電信正在泉州推廣的IPTV業務,而在此后不久的2006年1月10日,浙江廣電也發出了類似通告,叫停了浙江省內的IPTV業務。
但是,在最近一段時間,IPTV的產業環境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政策堅冰在悄然消融。
今年1月份,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8]1號,下稱國務院“1號文”),明確表示“鼓勵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切入點,加快推廣和普及數字電視廣播,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該文件的下發從政策層面上改變了電信和廣電互不進入的規則,而是對等發展,互相進入。這一政策對于推動電信和廣電的融合帶來新的思路。
6月11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產業論壇”上,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互聯網與增值業務部經理楊炳豐就表示,網絡的發展和融合是IPTV發展的基礎,單一功能的網絡開始逐步走向融合,逐步形成針對包括語音、數據、視頻等在內的全業務提供能力;融合后的網絡將具備協同的業務平臺,提供統一的業務。
易觀國際分析師李瑞祥認為,在廣電和電信融合、無線和有線相融合、電視和電腦手機等終端相融合的新趨勢下,IPTV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而在國務院“1號文”的新精神下,中國電信可以從IPTV的內容和牌照入手,與各級電視臺展開內容授權談判,以解決IPTV內容牌照問題,消除IPTV發展的最大障礙。
“艱難前路”
不過,李瑞祥仍然認為,國務院“1號文”更多是站在廣電業務發展的立場,并沒有涉及到電信本身業務的發展思路,對于IPTV最關鍵的內容和監管要素更是沒有涉及,而這正是電信企業發展IPTV的一個關鍵所在。在這種情況下,電信系統發展IPTV業務的內容瓶頸并沒有完全解決,未來不排除仍然存在爭議的可能。
另外,IPTV業務本身的商業模式也還在探討之中。美國研究咨詢公司Strategy Eye Digital Media(數字媒體公司)就向業界發布警告稱,指望推出盈利的IPTV服務的電信公司,將面臨“前面的艱難路程”。
該咨詢公司的分析師Bosnjak認為,IPTV商業模式的贏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運營商正在盡最大努力試驗更多的結合和商業模式,以便找出最管用的東西。
而上文提及的廣電藍皮書中也同樣認為,IPTV在國內的發展也存在三大問題:部分省市廣電單位對合作發展IPTV業務仍然存在抵觸情緒;互聯網版權混亂以及免費視頻網站對IPTV內容價值帶來較大壓力;以及目前IPTV覆蓋的地區仍然太少,用戶規模有限,產業特點和盈利前景無法得到體現。
該廣電藍皮書認為,IPTV起步階段的目標定位在城市高端人群,決定了IPTV要在未來取得長足發展需要從一、二線城市入手。但是國內一、二線城市數字電視轉化進程同樣進展很快,IPTV面臨的對手異常強大,目前全國有已經轉換數字電視的用戶2600多萬。
另外,不久前“中星9號”直播衛星成功發射升空,未來就主要成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數字電視的覆蓋網絡,這也對IPTV在這類市場的生存提出了挑戰。
“IPTV肯定不是未來新媒體業務發展道路上的獨角戲。”何寶宏也認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