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 >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另辟蹊徑”走“偏門”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另辟蹊徑”走“偏門”

        作者: 時間:2008-05-14 來源:江門日報 收藏

          現狀:今年形勢不容樂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561.htm

          來自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加之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大多數單位招工時都有工作經驗要求。據黑龍江省人才市場統計,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僅省人才市場要求“具有工作經驗”的招聘企業就多出了約30%。這對于將要畢業或剛剛畢業的來說要想擁有這個砝碼是難上加難,許多不得不提前進入工作狀態,更有甚者,只求其“名”做“貼本實習”。

          而從中國經濟今年的總體形勢來看,也對整體的環境不利。根據中華英才網對2006年下半年及2007年下半年分別兩次對畢業生薪酬調查顯示,畢業生工資有所下降。其中,大專以下學歷畢業生薪酬待遇甚至下降了23.86%,碩士學位(非MBA)下降了7%左右。

          途徑:“另辟蹊徑”這邊風景獨好

          在物價瘋漲的今天,高校畢業生總體工資不漲反降。年輕人們不禁要問:數十載的寒窗苦讀,到底價值幾何?是否只有按部就班四處投簡歷四處碰壁這一條路可走?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了務實的思考和積極的“自救”行動。他們在一踏入社會就面臨的這場大范圍篩選中,選擇了“另辟蹊徑”。

          ●途徑一  支邊支教

          廣東省教育廳日前規定,從2008年開始,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可享受退學費的優惠政策:任教一年退一年費用,本科畢業生退費以4年為限,專科畢業生退費以3年為限。出臺類似政策的并不只廣東一省。比如江蘇省、北京等首市都分別推出了大學畢業生支教計劃,以及相應保研、留京等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在畢業生中反響強烈,甚至由此而引發了一輪畢業生支教名額的激烈競爭。

          專家點評近年來國家政策鼓勵民眾支援貧困地區、弱勢群體的政策層出不窮,大學生作為最為有理想、有報復、有活力的群體,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大學生支教、選拔大學生村官、大學生到養老院掛職等多種形式的就業優惠政策。這一現象對于應屆生就業形式嚴峻的現狀來說,去邊遠的地區任職、從教等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不但可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識服務于貧窮落后地區,為貧窮地區的發展建設盡應盡的義務,服務期滿還將獲得國家政策上的優惠。

          ●途徑二  投身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除了走向基層讓大學生們實現更有“意義”的就業之外,投身NGO也成為很多邁出校園的畢業生的積極之選。據了解,在國外NGO已經成為知識青年就業的一個好去處,但在我國,NGO對大學生們的吸引還沒有達到國外的程度。但近幾年國內NGO迅猛的發展為中國的一直新生社會力量的影響下,公益組織直接或者間接地在向志愿者傳遞一種新的價值觀。

          專家點評到NGO就業,有人說“他們是拿工資的雷鋒”,他們以職業化的姿態將專業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為一個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工作崗位”。這樣的崗位有無限的精神吸引力。同時,畢業生可以積累成熟工作經驗,培養國際化眼光,在服務社會的同時,為以后的就業打好基礎。

          ●途徑三  試水“創業”

          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們嘗試以“創業”試水、以“營銷”熱身,從容面對就業壓力。新一輪的“創業熱”已經不僅僅是發傳單、貼廣告、當家教等這些傳統形式,商品代理、中介服務、出售成果、創辦工作室、做網站、實體店等更高形式的創業之舉正成為主流。三年擴張3000倍的香港鞋博士街頭擦鞋吧,西安大學生創辦“破爛公司”等各種形式的創業之路上涌現了許多高校創業新星。

          專家點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把創業當作一種不可或缺的閱歷、一個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或將其作為一生事業的起點,其形式也越發成熟多樣。大學生們在校園創業過程中,能更快的接觸社會,增長交際、銷售、管理和判斷能力,提升責任感,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力,更深入了解行業和市場,豐富自己的經驗和閱歷都是非常寶貴的收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腳踏實地奮斗,獲得第一桶金,并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創業必然存在風險,有成功,就會有失敗。專家提示想創業的大學生,首先要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在創業過程中要量力而行,避免“跟風”,在挫折或逆境中磨練自己、不斷總結,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針對此類就業現象,專家認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時代。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二三十萬人,而現在已達到四五百萬人,增長了二三十倍。現在的就業環境確實不可能讓每個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大機關、大企業、大機構。在“大眾化”的條件下,畢業生應該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思考和嘗試更加務實的就業思路以及更加多元化的就業選擇,將會為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帶來更寬闊、更彈性的成長空間。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马鞍山市| 柯坪县| 呼玛县| 田林县| 靖江市| 昆明市| 凌海市| 宜宾县| 观塘区| 二连浩特市| 合水县| 定州市| 博兴县| 南平市| 红安县| 田林县| 新干县| 无棣县| 临猗县| 肃宁县| 久治县| 玉溪市| 庐江县| 武乡县| 阿克苏市| 若尔盖县| 耒阳市| 盐城市| 阜新| 筠连县| 拜泉县| 千阳县| 安化县| 巴里| 遂宁市| 金平| 枣强县| 牙克石市| 利津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