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引腳單片機激發應用新創意
——
6引腳單片機激發應用新創意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Technology)最近推出業界體積最小的8位閃存單片機PIC10F。該產品采用僅有6引腳的超小體積SOT-23封裝,十分適合空間極為有限和成本極低的應用場合。
微芯科技安防、單片機及技術開發部副總裁Steve Drehobl介紹說,首批推出的8位PIC10F閃存單片機系列包括PIC10F200、PIC10F202、PIC10F204及PIC10F206四款,提供能存儲256~512條指令(x12位程序字)的閃存程序存儲器及16~24字節的數據RAM。新器件的特性還包括:精確4 MHz內部振蕩器、33條指令、兩級堆棧、拉/灌電流為25MA的I/O、低功耗休眠電流(100nA)、2V~5.5V的寬電壓工作范圍、一個8位定時器、一個看門狗定時器、在線串行編程(ICSP)技術、上電復位、節能休眠模式,以及僅限于PIC10F204和PIC10F206的模擬比較器模塊。新器件僅有6個引腳,極易使用,即使從未從事過單片機設計的人員亦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憑借ICSP技術,Microchip的6引腳器件可在嵌入電路板后編程。
PIC10F系列最適用于空間有限、需要低引腳數的單片機應用,同時其小巧的體積、高性能和極低的成本相結合,開拓了傳統單片機所未涉及的新應用領域,如能作為輕松修復專用集成電路(ASIC)及印制電路板(PCB)設計缺陷的“電子膠”(Electronic Glue)。

PIC10F包含通常閃存單片機的基本功能,卻濃縮在631腳的超小SOT-23封裝中。
所謂“電子膠”是指在ASIC或PCB中發現一個缺陷可能對設計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需要修改芯片或更改整塊電路板,這樣會大大延誤產品上市時間和增加報廢成本,如果從一開始就采用低成本PIC10F 6引腳器件設計PCB,那么無論對ASIC、電路板或PCB上的許多其它元器件,缺陷修復、后期變更及其他錯漏補救均能以較低的成本輕松實現,就像是使用了特殊“膠水”彌合了系統設計中的缺陷。
憑借其多性能和小體積的特性,PIC10還可替代傳統的標準邏輯及定時元件,如延時、智能閘、信號調理、簡單狀態機、編碼器/解碼器、I/O擴展器及小型外圍邏輯功能,目前均可集成在一枚6引腳的單片機上,省去了外部元器件。
利用PIC10F器件方案還可理想地取代傳統的機械功能,如智能開關、模式選擇器、遠程I/O、定時器、LED閃光燈及任何其它類型的機械式定時器和開關。同時,PIC10F以其小巧的體積和低廉的成本,成為眾多新興“一次性”智能電子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微芯科技安防、單片機及技術開發部副總裁Steve Drehobl介紹說,首批推出的8位PIC10F閃存單片機系列包括PIC10F200、PIC10F202、PIC10F204及PIC10F206四款,提供能存儲256~512條指令(x12位程序字)的閃存程序存儲器及16~24字節的數據RAM。新器件的特性還包括:精確4 MHz內部振蕩器、33條指令、兩級堆棧、拉/灌電流為25MA的I/O、低功耗休眠電流(100nA)、2V~5.5V的寬電壓工作范圍、一個8位定時器、一個看門狗定時器、在線串行編程(ICSP)技術、上電復位、節能休眠模式,以及僅限于PIC10F204和PIC10F206的模擬比較器模塊。新器件僅有6個引腳,極易使用,即使從未從事過單片機設計的人員亦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憑借ICSP技術,Microchip的6引腳器件可在嵌入電路板后編程。
PIC10F系列最適用于空間有限、需要低引腳數的單片機應用,同時其小巧的體積、高性能和極低的成本相結合,開拓了傳統單片機所未涉及的新應用領域,如能作為輕松修復專用集成電路(ASIC)及印制電路板(PCB)設計缺陷的“電子膠”(Electronic Glue)。

PIC10F包含通常閃存單片機的基本功能,卻濃縮在631腳的超小SOT-23封裝中。
所謂“電子膠”是指在ASIC或PCB中發現一個缺陷可能對設計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需要修改芯片或更改整塊電路板,這樣會大大延誤產品上市時間和增加報廢成本,如果從一開始就采用低成本PIC10F 6引腳器件設計PCB,那么無論對ASIC、電路板或PCB上的許多其它元器件,缺陷修復、后期變更及其他錯漏補救均能以較低的成本輕松實現,就像是使用了特殊“膠水”彌合了系統設計中的缺陷。
憑借其多性能和小體積的特性,PIC10還可替代傳統的標準邏輯及定時元件,如延時、智能閘、信號調理、簡單狀態機、編碼器/解碼器、I/O擴展器及小型外圍邏輯功能,目前均可集成在一枚6引腳的單片機上,省去了外部元器件。
利用PIC10F器件方案還可理想地取代傳統的機械功能,如智能開關、模式選擇器、遠程I/O、定時器、LED閃光燈及任何其它類型的機械式定時器和開關。同時,PIC10F以其小巧的體積和低廉的成本,成為眾多新興“一次性”智能電子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