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 電子商務十年華麗轉身
1998-2008,中國電子商務整整走過十年,湊巧的是,十年有三變;而更巧的是,十年三變,恰好有三句歪詞可以形容.
電子商務越十年,換了人間
第一波電子商務熱潮在99年——02年,市場處于萌芽期。網民未成熟,市場未成熟,以8848為代表的B2C電子商務站點是當時最閃耀的亮點,最大的成就是孕育了一批初級網民。
第二階段是從2003年——2006年,當當、卓越、慧聰、全球采購、淘寶,這些互聯網的明星企業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并在短短數年內蜂擁崛起,攪翻了整個網絡世界,網絡購物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這一階段的最高年度交易額達到了312億元。
大約從2006年起,第三階段來臨。在這一階段,發生的事件都足夠驚人,甚至成為行業的標志性事件,國美退出淘寶而自建電子商務平臺,沱沱網建造B2B垂直搜索,阿里巴巴市值超兩百億美元,紡織服裝類電子商務逐波商海……一系列的事件,訴說著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迎來它的第三次發展熱潮。
但是,這一階段的也有其自身特點,它的的標識是市場主體在發生變化。前兩個階段,市場處于預熱期,主要是網民與互聯網企業在市場翻騰;而到了這一個階段,企業將成為市場主體,在寬闊、深厚的企業大陸架上,新的電子商務帝國正在拔地而起,而這一次歷史進程的直接推動者,正是以快錢為代表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
新桃逐日換舊符 誰主沉浮?
在前兩個階段,網民、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小額的交易,B2C的發展模式大行其道。而到了這一階段,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開始成為電子商務的主體,支付過程變得復雜,行業支付方案出現不同需求,對支付安全要求提高,原有電子商務平臺模式的發展遇到了新的挑戰。電子商務平臺與企業業務重復造成的競爭關系,也破壞了他們延續合作的前程。
第三次的市場主體的變化,造就了新的電子商務發展方式:“企業+支付服務”。 電子商務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電子商務專家齊魯撰文指出,在企業的電子商務進程中,與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應用相比,“獨立的支付平臺可能更受企業歡迎。”企業將支付作為信息化的一個部分引入,并因此與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系,孕育著重構經濟活動秩序、形成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格局的可能。
電子商務彩旗亂 鏖戰正酣
基于此認識,各類企業從單純關注用戶數量的短視中擺脫出來,開始關注更加深廣的利益;第三方支付企業也順勢而動,加大了對于B2B支付領域的投入。
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就將企業級的支付服務單獨列出來,作為企業長期關注與支持的重點領域,不僅針對企業的需求,開發了大額支付付款、集團帳戶管理、電子帳單收款、B2B支付等適用于不同企業需求的支付產品,并從2006年起,著重開發行業性的支付解決方案,為企業全面提供支付服務和營銷支持。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應。
2008年,快錢再次依據不同的行業脈絡大舉開拓市場,并圈定十幾個行業作為重點市場;在快錢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傳統商戶意識到網上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開始利用快錢提供的有效支付方案。此外,其他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也在市場競爭中各打產品、創新、服務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艾瑞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交易額規模突破1000億元,預計2008年仍將保持100%以上的增長。2008年伊始,快錢也再次在市場中狂飆猛進,目前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200萬人,商業用戶愈10萬。
以快錢為首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不斷沖擊、瓦解著原有的市場格局。隨著電子支付應用的成熟,2008年,第三方支付企業將給航空、教育、娛樂等電子商務應用提供最強大的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