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呼喚領袖企業
“希望有一天中國制造能像德國、日本制造一樣擁有一個輝煌的真正的光環,而這些光環是靠領袖級的企業帶動的。”在北京大學近日舉辦的“中國制造”藍皮書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雎國余教授慨然呼吁。
領袖品牌成為升級“突破口”
“領袖”一詞最早見于《晉書?魏舒傳》,魏舒為國家鞠躬盡瘁,深受晉文帝器重,文帝每次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用“領袖”來形容魏舒的強干和重要貢獻。沿用到現代,領袖已不僅僅是精英人物的代名詞,也成為形容各行各業具有領先影響力和行業帶動力的企業的一個用詞。領袖級企業就是指對某一行業或區域具有突出貢獻和帶領性的一類企業。領袖級企業通常具有兩個特征,其一是不但擁有領先于行業的技術和發展優勢,同時能夠通過自身的先進和健康發展,對其他同類型企業起到帶動作用;其二是領袖級企業在促進地區經濟乃至國家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貢獻作用。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奠定了前期雄厚基礎的同時,制造大國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出來。因此,如何實現我國經濟由大變強,使我國經濟實力產生質的飛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本次發布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我國領袖企業的迅速發展與升級,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進而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關鍵。
中國制造呼喚領袖企業,我國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在技術上打造核心競爭力。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才能真正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提到技術強國,我們不得不想到日本這個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是世界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盡管二戰給日本的制造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戰后日本涌現出了大批如索尼、愛普生、松下這樣的優秀企業,這些企業在潛心鉆研,掌握核心知識產權技術的基礎上,均充分發揮了企業領袖的作用,帶動了日本電子行業的整體發展,使得日本從制造大國一躍成為制造強國,為日本經濟的起飛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一個國家的一批領袖企業真正在全球崛起,這個國家的經濟形象才會有本質的提升。
學習領袖企業的先進經驗
日本的愛普生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精工手表起家的企業。愛普生一直把科技創新、知識產權看做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當年,愛普生的主要業務是生產機械手表,然而剛剛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愛普生很快就受到了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1960年,美國寶路華公司開始銷售音叉式手表,走時精確度比以往的機械表提高了近10倍。原先的機械表失去了市場競爭優勢。愛普生面臨兩種選擇,要么選擇模仿該技術進行生產,公司需要支付巨額的專利使用費用,這樣產品的成本會大幅上升,在市場競爭中將毫無價格優勢可言;要么放棄該技術,繼續以往的生產,但這意味著暫時的安逸和不久之后的全盤出局。
與其花費大量資金卻依然在技術上受制于人,還不如將這筆費用用于研發新的技術――― 于是,愛普生踏上了充滿挑戰的石英手表研發之路。幾經努力終于研發出了世界第一塊石英電子手表,日誤差率僅為±0.2秒,走時精確度比音叉式手表提高了10倍。為了制造石英電子手表,愛普生突破性地開發出了多項新技術,如石英震蕩元件、CMOS芯片、步進式馬達,并衍生出了多項節能、精密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的積累奠定了愛普生未來發展的根基,并形成了后來的電子元器件、精密儀器兩大事業部門。
在研發的同時,愛普生完成了大量關于石英電子手表的專利申請工作,在美國、瑞士等國也申請了很多專利。后來,這些專利多數都成為石英電子手表的基礎專利。石英電子手表專利權的獲得,使愛普生贏得了市場競爭優勢,產品不斷銷往世界各地。而隨著石英表的普及,愛普生的這些專利不僅許可給日本企業使用,還授予瑞士、美國等國家的手表制造商。石英電子手表很快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及,為愛普生帶來豐厚的利潤。
上世紀70年代,能向外國企業收取專利費的日本企業還為數不多,而愛普生就是其中一個。愛普生將大部分銷售石英電子手表所獲利潤以及通過專利許可獲得的費用,又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中,形成了知識產權的良性循環。而這種注重挑戰與創新的精神、注重知識產權的企業文化也在精工愛普生集團保持了下來。
反觀我國,在當今的技術信息時代,當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全球關注和競爭的重心時,當“MADEINCHINA”在全球鋪天蓋地的時候,其實正是我們中國制造面臨巨大困擾和危機的時候。目前,中國制造真正能夠在世界市場上打得響的、有競爭力的品牌非常有限,我們的知識產權意識、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力都比較薄弱。在此情況之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更需要優秀的領袖企業來帶動各個企業乃至行業的大步前進,以點帶面,使中國制造甩掉低品質、低價值的形象。
中國制造呼喚領袖企業。我們期待并相信,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發展的強力引導和支持,隨著我國企業對技術的日益重視,在不遠的將來,必將涌現出大批在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發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的領袖企業,屆時中國制造將真正促進我國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也將指日可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