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信息化部大幕新揭 三網融合難題或破堅冰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正式通過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提議后,這一大融合的“新生兒”可謂備受關注。可以說,這是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改造結合而掀開的全新一頁。落到實際工作中,業界卻紛紛對今后的電信監管工作憂心忡忡。究竟,今后的電信監管工作能夠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呢?“新生代”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對于備受關注的三網融合是利好還是利空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0592.htm電信監管“缺席”大部委議事 業界呼聲漸漲
從職責上看,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這里,四項職責指向制造業,一項指向服務業,另外兩項指向國家全局戰略,而作為原信產部工作重點之一的電信監管卻未被明確擺上議事日程,此前業界傳聞建立獨立的通信監管機構的設想,同樣“缺席”此次改革方案,這引起包括闞凱力、項立剛等電信專家在內的業內人士對今后電信監管工作的關注。
從權責上看,此次大部制調整的思路是將立法權和執行權分離。各部委只享有立法權,執行和監督權則由全國人大及由此產生的其他機構負責。
那么,“管理通信業”這一提法該由誰詮釋,又如何落到實處?哪些可以由市場調節?哪些是需要歸屬政府或者社會嚴格管制的領域?權職界限不明晰的問題不能不讓人擔憂。
事實上,電信行業“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特點使其在運營和監管上有別于其他行業,加上《電信法》尚未出臺,建立全國統一的獨立管制機構這一高漲的呼聲備受關注。
三網融合和電信業改革考驗電信監管現狀
信息通信業是一個發展日新月異的行業,與穩扎穩打的工業化管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互聯網與通信業融合加速需要電信業自由、奔放式的管理模式。因此,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必須準確把握兩個行業的發展規律,提升管理能力。否則,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作用就難顯成效。
具體來說,以往信息產業部的職責是信息服務,而國防科工委偏向的更多是制造生產,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委合并,意味著今后的監管工作將面臨更大考驗。
一方面,打破三網融合的“冰川”亟待統一監管。電信、廣電、互聯網三大產業的發展已到了成熟階段,現在的三大網絡都能支持各種信息業務,IPTV、VOIP以及手機電視等融合性業務在技術上已不存在障礙,真正制約其發展壯大的是市場準入機制問題。那么,在當前新組建的工業信息化部之外,國家廣電總局獨善其身,三網融合怎么“融”?電信監管又該怎么“管”?
另一方面,當前電信市場中亟待解決的資費問題、重組后即將形成的全業務運營模式同樣離不開更加規范和諧的法制環境,以加強電信市場監管,規范電信運營商的經營行為和市場競爭秩序。這對當前新組建的大部委的管制工作而言,顯然又是一大考驗。
未來電信監管將駛向何方?
十年運作后,信息產業部作為獨立組織機構的軌跡走到終點。這意味著,這個擁有獨立監管權職的部門從此化作歷史,那么,未來電信行業監管將駛向何方?
有電信專家相信,此次改革已為將來設立獨立電信監管機構預留了空間。如出一轍的是,日前,中國網通河南分公司總經理沈明才等18位人大代表聯合提案要求,在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內設立相對獨立的國家電信監管機構,即國家電信局,負責對行業發展的研究、規劃,負責重大事件的通信指揮、調度,負責技術創新的組織和標準統一,負責協調管理國際電信服務貿易,負責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監管,負責電信市場的規范和協調。
這是讓人欣慰并極有必要的舉措。一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包含了原信息產業部、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等,同時還需要負責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管理工作。獨立出專門監管機構分擔一部分管理職能和范疇將是行之有效的對策;另一方面,從電信行業監管需求漸增而機構監管權職減弱的現狀來看,成立一個國家電信局也是結合了多方思量得出的最佳應對方略。
從三網融合的角度來說,手機電視、IPTV等融合業務未來仍可能存在監管難題,解決網絡層、內容層和技術層面的統一監管問題,目前最有效的辦法要數“自上而下,漸進變革”了。
全國人大代表文會國呼吁,應盡快頒布實施《電信法》,以使消費者能夠在更加規范和透明的服務標準下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