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專題 > 深度:電信業二次革命

        深度:電信業二次革命

        作者: 時間:2008-03-12 來源: 收藏
        觸及“天花板”的中國電信業

          的確,被各種電信業重組、發牌消息掩蓋的是一個即將來臨的事實:中國電信業的規模正在接近它的天花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933.htm

          信息產業部成立以來的十年,亦是中國電信業超高速成長的十年,中國電信業已經在全球電信市場中,凝聚為一個相當有實力的競爭體。根據國信證券統計,中國電信業每年2300億元的投資,占了全球的8.5%;約9億電信用戶,占全球20%;每年7300億的運營收入,占全球5.5%;此外,中國電信業的利潤也相當可觀——1300億元的凈利潤總和,16%-18%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和平均凈利潤率。

          但這個年前值7300億元的龐大競爭體,事實上已經快接近其上升通道的極限:

          “中國電信市場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接下來是總體蛋糕和增長的切分的問題,對運營商、設備商均是如此。”國信證券電信分析師廖緒發說,中國電信行業近期由于3G發牌和行業重組帶來的強烈預期,未來將更多表現在幾大運營商間的“此消彼長”上,也就是說,在2010前,中國電信業總體的蛋糕并不會因為重組以及3G發牌而有所消減,只不過中移動以外的三家弱勢運營商“將因存在的'份額轉移的增長杠桿'和'估值提升杠桿'而獲得非同尋常的重估性超額收益”。

          即將發生的行業重組或能因為其“份額轉移”效應改變局部格局,但是顯然,對于總體蛋糕的做大而言,并無實際推動。

          “電信用戶規模達到9億,成立于十年前的'信息產業部'歷史使命已經達成。”廣東移動人士說,結合3G以及下一代網絡的特點,中國電信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應該走向電信業與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整合,推動“電信業”向“信息服業”轉型,從而拓展動電信的內在增值空間,并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中國電信業的平均ARPU值是74元,遠遠低于全球平均的35美元;從現有用戶實際需求看,僅僅依靠滿足'通話'需求,是很難再提升電信業內在價值的。”廣東移動人士說,以廣東移動為例,“廣東移動近期開始嘗試和交通、能源等部門等合作,為這些行業提供各種信息技術解決方案,這會是中移動將來一個服務方向,即從個人用戶更多轉向行業用戶,作為一個行業信息服務提供商,這是電信業未來增值的必然路徑。”

          中興通訊人士亦指出,從歐美等3G業務發展來看,需求與服務的拓展方能真正提升3G的應用前景和價值。

          而在業界看來,“電信+工業”的發展模式,遠遠超出了現在信息產業部的職權范圍。“相關部委如果進行整合,將大有裨益。”廣東移動人士說,它的根本目標將決定今后中國電信業的定位和走向。

          電信業:服務“全球500強”

          “從部委職能可能重組,可以看到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電信業未來的定位將同時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綜合效益。”上述設備商人士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以前都主要是制造業,但這是不夠的,它需要信息化的提升。”

          中興通訊人士也認為,中國制造業的輝煌將在未來十年面臨新的競爭,隨著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普及,中國制造業過去依靠低成本、資源消耗等模式打造出來的競爭力將必然逐步走向式微。

          中國從低端制造業走向高端制造、服務業的拐點在哪?——這需要更為全面與前瞻的布局。

          在業界看來,無論包括運營商重組在內的央企重組,以及“大部制”下的部委可能重組思路,其目的都將不約一而同地指向——“建立全球競爭力的企業”,而電信業的重組與調整也必然服務于該大方向。

          本報初步統計,根據2007年全球500強統計,全球制造業入圍企業中,包括大型工程機械、電氣、芯片在內的制造業已經明顯讓位于金融、電信、能源為主的高端服務業:全球500強中,制造業企業已不足100家,而金融、電信等服務行業企業已經達到了270家。

          此間,根據海通證券統計,中國大型央企的改造將成為打造中國優勢“500強”企業的龍頭:2006年有23家中國企業入圍《財富》“500強”,其中內地企業19家,臺灣3家,香港1家,而內地19家入圍企業中,有13家為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其中包括中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電信運營商,另外企業主要集中在以中石化、中國銀行,中國人壽、南方電網、中國鐵道建設總公司等能源、金融、交通等行業部門。

          很明顯的是,與電信行業面臨的危機一樣,中國目前在交通、金融、能源等行業優勢同樣來自人口紅利,以及低端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在五年以后越來越少,工資等勞動力成本上升、技術更新和生產率提高對勞動力就業反而是一種壓力。而中國經濟增長的壓力,未來更多來自能否提高高端制造業與服務業,而不是成本及規模優勢。”廣東移動人士說。

          如何將中國企業既有的優勢保持并推進,電信業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2007年是央企第二個經營業績考核期(2007~2010年)的第一年,國資委第一次對當前159年央企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整合目標和思路,并提出央企隊伍從當前的159家四年間將縮編至80~100家,“實現強者更強,弱者出局”,到 2010年時“培養出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企業集團”的目標。

          根據海通證券統計,《財富》500強排名的主要依據是年營業收入,到2010年其入圍的門檻將接近180億美元。而從全球經驗來看,要達到30-50家入圍500強的目標,“僅僅依靠強強聯合是不夠的,還必須依賴信息化、網絡化等能力來提高中國企業綜合服力能力。”

          廣東移動人士說,在可以預見到的趨勢中,“中國信息產業在軟件、芯片等產業領域已經很難追趕歐美等發達國家,而電信業或許還有能力承擔推動各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浑源县| 天柱县| 古田县| 大田县| 温宿县| 甘洛县| 运城市| 上栗县| 襄樊市| 油尖旺区| 二连浩特市| 甘泉县| 皮山县| 陵水| 类乌齐县| 大宁县| 进贤县| 侯马市| 松原市| 报价| 府谷县| 大理市| 鹤壁市| 沈阳市| 龙胜| 淮阳县| 砀山县| 拉孜县| 正镶白旗| 定边县| 东至县| 伊宁市| 濮阳市| 江口县| 巴里| 开化县| 巫溪县| 开江县| 湟源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