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分布式車身控制模塊將引領發展潮流

        分布式車身控制模塊將引領發展潮流

        作者: 時間:2008-03-05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據奧爾威咨詢近期研究顯示,近年來車身網絡控制技術在我國汽車行業開始普及應用。與車身網絡技術有關的汽車模塊(BodyCon-trolModule,簡稱BCM)正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市場前景可觀。目前,國內整車廠應用的模塊產品主要采用進口的或者由國內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本土生產企業雖然有企業已經在研發和生產,但發展步履維艱,面臨技術和市場兩個發展瓶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634.htm

          我國BCM業成新潛力市場

          國內BCM市場競爭激烈,外資企業占據了我國轎車BCM配套市場,成為國內主流企業,而本土企業則向客車、商用車BCM市場發展。據奧爾威咨詢調查,目前國內有20多家BCM生產企業,其中外資企業占了2/3。外資企業主要有蘇州德科、上海大陸泰密克、天津大陸汽車系統、天津電裝、蕪湖埃泰克、北京現代摩比斯、蘇州博世、廣州馬瑞利、廣州歐姆龍等。本土企業主要有江蘇亞華、上海同德、張家港蘇星、浙江中科正方、聯創汽車電子、合肥通宇、北京九州恒潤等。由于BCM行業的技術門檻和市場門檻較高,奧爾威咨詢預計今后不會有更多的企業涉足該領域。

          國內絕大多數車型都具備一定的車身電子控制功能,比如電動門窗、電動雨刮、電動坐椅、電動后視鏡等。技術有三種方式: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總線式)。目前國內采用分散式BCM的車型主要是經濟型轎車,如桑塔納3000、旗云、自由艦、伊蘭特、愛麗舍、捷達等。中高檔轎車多采用分布式BCM,如帕薩特、途安、雅閣、凱旋、奧迪、速騰、蒙迪歐、皇冠、君威、派朗等。當前的一個發展趨勢是,分布式BCM也開始逐漸向經濟型轎車普及,如奇瑞轎車A5車型就采用了CAN(控制器局域網)總線技術,新車型A6和A3也搭載了CAN總線技術。目前國內采用集中式BCM的車型較少,代表車型有御翔、天籟、頤達、騏達、尊馳、駿捷等。分布式車身控制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為BCM行業發展開拓了新的潛在市場。

          國內客車、卡車的智能化程度較低,采用的電子控制模塊數量也很少。相對而言,單輛轎車車身控制功能的智能化程度較高,采用的BCM數量也較多。國內BCM市場容量的擴大,除了應用普及程度提高外,最主要的推動力在于我國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自2001年以來,我國汽車產量年增長率一直保持自在10%以上,2007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888.24萬輛,同比增長22.02%,其中乘用車產量為683.11萬輛,占總產量的76.9%。據奧爾威咨詢研究分析,2010年我國乘用車產量將達到1631萬輛,這將極大地拉動我國乘用車BCM的市場需求量增長,使BCM行業趕上了大好的發展機遇。

          分布式BCM將成發展主流

          根據奧爾威咨詢對國內49款在產轎車品牌的車身控制技術應用狀況的統計,分散式車身控制技術仍是市場規模的佼佼者,分布式車身控制技術呈現出規模普及趨勢,而集中式車身控制技術保持穩定發展。

          統計顯示,我國已裝備BCM的新產轎車中,采用分散式車身控制技術的轎車產量比例達50%,其次是采用分布式車身控制技術的比例占38%,而集中式車身控制技術在僅占12%。

          從市場規模來看,分散式仍然是目前車身控制技術的主流類型。但在整車廠的推動作用下,分布式車身控制技術將加快普及發展,意味著分布式技術極可能超越分散式技術,成為今后車身控制技術的主流。

          本土企業遭遇技術和市場瓶頸

          目前,我國車身網絡和車身控制模塊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生產企業而言,技術攻關和配套市場開拓是當務之急,恰恰這也正是我國本土企業面臨的兩大發展瓶頸。

          由于整車廠對國內技術信任度偏低,降低了本土企業在開發車身網絡控制總線系統和車身控制模塊產品的積極性。有的整車廠自己開發了車身網絡控制技術,不需要國內零部件企業重復開發。整車廠對本土企業開發的車身網絡和車身控制模塊產品的信任度還較低。

          從本土企業來看,由于技術攻關不能通過,配套市場開拓的步伐就會更加艱難。國內自主研發了車身網絡CAN/LIN(本地互聯網)總線技術的本土企業代表有上海同德、浙江中科正方、江蘇亞華等,他們的技術應用領域主要還是以客車和卡車為主,已經實現量產;但在轎車方面,本土企業雖然具備車身網絡技術,但由于配套市場進入的難度很大,目前還沒有實現大批量生產供貨。

          另外,國內車身控制技術產業鏈不完整,也是制約本土企業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國內上游芯片產業發展不成熟是一個薄弱環節,由于缺乏大型本土芯片生產企業,造成國產BCM的成本也居高不下。目前國內車身控制模塊生產企業采用的芯片絕大多數是進口產品,少數采用國內封裝的芯片。

          對本土企業發展BCM,業內專家提出建議:第一,企業要注意規模設計,達到汽車生產廠的要求;第二,量力而行,高標準要求,做到專業化;第三,立足國內自主汽車生產廠,逐步進軍合資企業。



        關鍵詞: 車身控制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台湾省| 安塞县| 峡江县| 临武县| 松溪县| 买车| 常熟市| 蒙自县| 巴彦县| 上犹县| 砚山县| 伊金霍洛旗| 东海县| 梁平县| 玉溪市| 巫山县| 柳州市| 株洲县| 临澧县| 镇江市| 灵石县| 比如县| 清丰县| 南部县| 景德镇市| 伊通| 长岛县| 新源县| 昌乐县| 蓝田县| 建瓯市| 连山| 岱山县| 宽甸| 丽水市| 中宁县| 喀喇沁旗| 武平县| 泸州市|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