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創新需求和自身特色是IC企業主要課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438.htm
應該綜合來談創新,不能盲目創新,不能為創新而創新,創新背后是長期的技術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
今年既是盼望已久的奧運之年,又是全球集成電路誕生50周年。不過對于具備周期性發展特點的半導體產業而言,奧運年對其發展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企業真正想有實質性的突破,還是需要穩扎穩打、修煉扎實的內功。對于創新而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不過創新需要大的前提和方向,找準各自的市場定位,有針對性的創新才能促使企業良性發展。
數字家電市場顯著擴大
我國半導體產業目前還是處于發展初期。因為第一,盡管速度增長很快,但產業規模較小,還沒有達到健康發展所需的規模;第二,我國半導體整個產業鏈還有待整合,無論是設計、制造、封裝以及裝備和材料,都還沒有呈現一個完整的線條;第三,我國半導體制造業目前除了做國外高端產品的加工外,自主產品主要還是低端品。
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整個產業積累到目前的規模后開始呈現出對創新的巨大需求。企業也開始尋求差異化競爭,在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方面尋求自己的特點,尋找適合自己的市場突破口。這種對創新的需求和對自我特色的把握將是我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課題和挑戰。
半導體產業發展具有周期性,有漲有落。2008年可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低谷期,這會對我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勁猛以及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半導體產業還將保持增長,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將為我國提供新的機遇。就具體市場而言,數字電視、數字移動產品、節能產品等新型數字消費產品市場需求的擴大和發展都將為產業帶來發展的機遇。其中我國數字家電比如數字電視市場的顯著擴大,數字家電和移動通信將成為市場動力。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大環境下,傳統工業的信息化改造,對節能型產品(如電力電子)的需求等也將給市場發展帶來動力。
技術積累是創新前提
對于創新我們應該綜合地來談,不能盲目創新,不能為創新而創新。對企業而言,創新首先應該體現在特色技術和工藝上,體現在差異化產品上,比如節能產品,耐高壓產品等。其次,體現在裝備和材料上。目前我國企業大部分技術裝備和材料依靠引進,引進成本非常高。裝備和材料的發展將大大降低我國企業生產成本,這無疑將提高企業競爭力。
現在產品上市時間不斷縮短,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些恰恰是因為背后有一個長期的技術積累。只有當技術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厚積薄發,迅速整合資源產生效益。國際上一些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清晰的產品線,有一套長期的技術發展路線圖,而他們技術的整合以及新產品的推出都是遵循這些路線圖。所以,我國企業要談創新一定要注重長期的技術積累,將基本功打扎實,不能只顧眼前,否則總是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眾所周知,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化和高度競爭的產業,面對這種國際化與高度競爭和市場環境,我認為企業應選擇以下兩點策略來歸避或降低產品創新過程中的風險:首先,企業應該找準市場定位,不能緣木求魚。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尋求差異化發展。其次,要有比較長遠的戰略規劃,并持續地執行下去,使企業能夠朝一個方向發展。有針對性、方向性地發展才會更快地接近成功的彼岸。
政府在產業鏈中作用日益突出
當然,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環境應該說有了很大改善,企業的實力也與日俱增,政府在整個產業鏈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相繼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方針,初衷都是好的。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關注:第一是政策的落實。有些很好的政策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貫徹執行,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其次,在產業宏觀引導方面,政府應該將產業鏈的整合上升到戰略高度來做。這不僅包括資金的投入,更包括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政府應該更好地充當服務的角色,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將企業間各資源整合起來,為企業更好地服務。第三,政府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投融資環境,打開融資渠道。一個健康活躍的投融資環境對于集成電路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比技術本身更重要,而這一點還未被充分認識到。各級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有更開放的心態、更國際化的視野和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