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H.323-SIP信令網關的實現

        H.323-SIP信令網關的實現

        作者: 時間:2008-02-20 來源: 收藏

          隨著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高和網絡帶寬的不斷增加,傳統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正逐漸融合,以分組交換技術為核心的IP電話業務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目前被廣泛接受的網絡電話(VoIP)控制信令體系包括國際電信聯盟遠程通信標準化組(ITU-T)的H.323協議和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的會話初始化協議(SIP),二者實現的信令控制功能基本相同,但設計風格和實現方法不同。H.323協議與傳統電信網絡互通性較好,應用廣泛,技術較為成熟;而SIP與IP網絡結合得更好,信令簡單,易于擴充。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考慮到多媒體通信對兩種協議優點的依賴,在相當長的時間里SIP與H.323將共存,這使得H.323網絡與SIP網絡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027.htm

          1 信令網關的含義

          H.323是ITU-T制定的關于多媒體通訊的標準,它通過一組協議的相互協作來實現對呼叫的控制,主要包括H.245控制協議、H.225.0連接建立協議、H.235安全協議和音頻編碼器 G.711、G.722等,其控制區域包括注冊、許可和狀態(RAS)信令部分、呼叫控制信令部分、媒體控制和傳輸部分3部分。

          H.323中呼叫的建立過程和媒體、參數協商等的信令控制過程是分開進行的,它先通過H.225.0協議在終端之間建立呼叫連接,為H.245協議打開傳輸控制協議(TCP)通道,然后在終端之間進行性能交換、參數協商、主從確定等控制[1]。

          SIP協議是由IETF提出的一種開放的IP電話信令協議,它基于文本,其消息的句法和報頭與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相同,它利用HTTP的幀頭域、編碼規則、錯誤代碼和認證機制來實現信令控制。SIP中呼叫控制的信息封裝在SIP消息的報頭中,因此會話請求過程與媒體協商過程是同時進行的,這樣SIP呼叫建立過程就相對短一些,而且簡單明了。

          H.323和SIP都是多媒體通信的應用層協議,都提供呼叫建立、呼叫撤銷、呼叫控制、補充業務和可交換能力,這使得實現兩個協議的互通相對比較容易。H.323和SIP都是基于IP網絡的多媒體通信協議,采用實時傳送協議(RTP)傳送實時的音頻視頻傳輸,二者之間通信的復雜度不高,可以通過設置信令網關(SGW)來解決二者的互通,完成信令消息的翻譯和轉換功能。

          為了便于區別軟交換網絡和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STN)之間的7號信令網關,下面將把H.323和SIP之間的網關稱為信令網關。

          2 H.323與SIP的技術實現

          SIP和H.323在技術實現上有很大的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開發速度上SIP優于H.323協議,不過如果H.323協議原語部分解析得較好的話,事實上兩者開發速度相差不大。

          在多播方面SIP具有優勢,已經應用于很多多播骨干網絡。而H.323v1、H.323v2要使用多單播同時進行的方式才能完成,不過H.323v3版本對多播的支持已有很大改善。

          在地址的運用上,SIP使用統一資源定位器(URL)機制,使SIP能以一種非常靈活的方式重定向到非SIP服務器上去,另外一個SIP呼叫的SIP終端也能重定向到某個網頁或者是電子郵件地址,而H.323的命名的機制比較混亂。

          對于SIP而言,所有的消息都采用文本編碼,所以SIP消息非常簡單,這樣開發時通過簡單的網絡檢測就可以調試。反觀H.323協議采用了誤碼率(PER)或者誤包率(BER)的二進制編碼方式,信令不是非常直觀。

          系統資源的消耗上,SIP可以說是開銷驚人,每次服務器發出通告的時候,都需要建立一個監聽套接字,這樣的結果勢必造成大量的閑置套接字,假設在建立一個完整的代理/注冊/流網關三者合而為一的園區出口網關的時候,資源上勢必會非常的緊張,這個是不能不予以考慮的問題。相反H.323在打開邏輯通道的情況下,只建立一個套接字。

          SIP沒有會議控制能力,所以只能做到點對點的媒體通訊。而H.323一開始就考慮了會議功能,其中還包含了H.332會議控制協議。

          基于無線的網絡而言,H.323有很大優勢,由于其信令采用二進制編碼,所以比較適合手持設備的實現,而SIP由于采用文本方式就沒有這樣的能力。

          3 H.323與SIP網絡互通的實現

          盡管H.323和SIP作為多媒體通信應用層控制協議實現的信令功能基本相同,都是用RTP/RTCP作為媒體傳輸的協議,但是從本質上看,這兩個協議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區別。

          通過表1的比較可以知道,要實現H.323與SIP網絡之間的互通,必須解決地址格式的轉換、消息映射和終端能力協商等方面的問題[2]。

          

        H

         

          圖1為信令網關的框架結構, H.323和SIP信令網關包含一個H.3 23協議棧和一個SIP協議棧,同時包含一個H.323-SIP翻譯單元。H.323協議棧負責接收和發送呼叫信令以及控制消息與H.323網絡通信,SIP協議棧負責接收和發送SIP消息同時與SIP網絡通信。H.323-SIP翻譯單元則實現H.323消息和 SIP消息的翻譯與地址映射。在整個通信過程中H.323-SIP信令網關將提供呼叫流程的信令轉換。

          

        H

         

          3.1H.323與SIP之間的地址轉換

          在H.323與SIP的互通中,H.323和SIP各自所支持的地址格式不同。SIP系統中地址典型格式是SIP:User@Host,而 H.323系統中地址格式不受限制,可以是E.164標識、各種URL格式、H.323 ID、Email ID等。在跨越不同的系統時必須對地址進行轉換,這就要求H.323-SIP信令網關不但能夠識別消息中所包含的地址類型,而且還可以根據地址映射的規則將其變換為對端地址類型,實現一致和唯一的SIP URL到H.323地址或者H.323地址到SIP URL的映射[3]。

          (1) H.323到SIP的地址映射

          H.323別名地址轉換為SIP地址,要盡可能把別名地址中的URL ID轉換為”SIP:User@Host”格式;在SIP URL中,Host是必須的。如果H.323的E.l64 ID格式中不含有Host部分信息,該Host可以用H.323-SIP信令網關的IP地址代替;如果是傳輸端口標識,則將該傳輸端口標識映射為SIP URL的Host部分。SIP URL的user部分可以是H.323 ID和E.l64 ID,若端口號沒有指定可以使用默認的5060端口;如果是Email ID格式,則在該地址前加上“SIP:”后直接當作SIP URL。

          (2) SIP到H.323的地址映射

          將SIP地址轉換為H.323地址較簡單,如果SIP URL為電話號碼形式的話,則可以將其映射為H.323的E.164標識,并且將SIP電話用戶部分的“+”、“-”、“.”都去掉;如果SIP URL的形式是User@Group的話,則可直接映射為H.323的Email ID,并將SIP字段去掉;如果SIP URL的格式是SIP:User@IP address,那么該地址就可以映射為一個傳輸端口標識,并在這之前加上“IP:”。

          3.2消息的轉換

          在呼叫控制和相關消息等方面,H.323和SIP存在很大的區別。H.323中H.225呼叫控制信令主要包括RAS消息和Q391呼叫信令消息兩個部分,而SIP消息包括請求和響應兩種。這就需要H.323-SIP信令網關中將其轉換成SIP網絡的OK響應消息;而H.323網絡發出的呼叫振鈴消息則被轉換成SIP網絡的180振鈴響應消息。

          通常消息映射是一對一映射,但有時也可能是一個消息到多個消息的映射。例如SIP網絡的INVIITE消息,被轉換成H.323網絡發出的呼叫建立SETIP消息(網絡中不存在網守)或接入請求ARQ消息(網絡中存在網守)。

          此外,還存在消息參數的轉換,如:H.225.0的Display-Info參數對應于SIP中的From字段,而DestinationCallsignalAdderss參數對應于TO字段。

          在信令消息的轉換中,H.323-SIP信令網關還需考慮以下問題:

          一個給定協議的信令消息或參數可能沒有一個完全匹配的另一協議的響應信令消息或參數,這時需要由H.323-SIP信令網關創建消息信令之間的映射或者H.323-SIP信令網關做一定的處理以在共同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統一的標準。

          兩個協議對信令消息的理解出現錯誤時,H.323-SIP信令網關能夠產生基于共同理解統一標準基礎上的錯誤信息。

          3.3媒體能力協商

          H.323采用H.245協議來描述主、被叫方能力的協商,而SIP中媒體信息描述則由會話描述協議(SDP)完成,因此媒體協商的過程就是SDP協議與H.245的交互過程。媒體能力協商的關鍵在于媒體能力的交換和媒體能務的解釋。

          (1) 媒體能力交換

          SIP會話請求過程和媒體協商過程等是一起進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時間短;而H.323中呼叫建立過程和媒體參數協商的信令控制過程是分開進行的。當進行媒體能力協商的時候, H.323-SIP信令網關將SIP轉換到H.323,只需把SIP的INVITE消息進行拆分就能實現;反之就很復雜,必須隨H.323進程一步一步地疊加。

          由于H.323的呼叫建立存在快速連接和非快速連接兩種模式,H.323到SIP的轉換過程中媒體能力交換方式也有所不同。

          H.323終端在支持快速連接時,H.323的SETUP消息中實際上包含了快速啟動 單元,該單元攜帶了媒體能力參數。因此,H.323-SIP信令網關只需將SETUP消息中的快速啟動單元所指明的信息用SDP描述,并加載在INVITE消息中發送給SIP用戶,SIP用戶就能獲得媒體交換能力。而SIP用戶在收到主叫的INVITE消息后,可以通過SIP的OK消息傳遞SIP的媒體交換能力。

          H.323終端不支持快速連接時,由于建立呼叫、協商能力和RTP端口號是分開的,而SIP要求這兩種信息在一個INVITE消息中發出,因此SIP只有等到H.323-SIP信令網關與H.323終端建立起H.245邏輯信道后才能獲得媒體交換能力。

          (2) 媒體能力的解釋

          H.323的媒體交換能力由H.245協議定義,它的媒體描述為優先遞減的描述符集。例如{[a1,a2][v1,v2][dl]}表示同時支持音頻、視頻、數據的傳送,音頻的格式只能為a1或a2,視頻格式只能為v1或v2。而SIP的媒體交換能力由SDP協議定義,SDP不具備H.245中描述各集合復雜關系的功能。因此,這種媒體交換能力的不同定義可能會在呼叫中產生一些誤解,給正常通信造成一定的麻煩。這就需要H.323-SIP信令網關具備能務解釋一致性的能力,即要求H.323-SIP信令網關接收到SIP網絡發出的呼叫請求時,信令網關就從其SDP中的媒體字段獲得關于媒體格式和媒體能力的數據,并把他們轉換成對應的H.245能力交換信息。同樣,H.323-SIP信令網關也能將H.245協議描述的媒體格式和媒體能力轉換成對應的 SDP能力交換信息。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H.323-SIP信令網關在SIP和H.323互通中占有得要的地位。它能夠使位于不同網絡的用戶直接和對端進行媒體交換,實現點到點、點到多點之間的通信,降低網絡的成本,提高網絡的運行質量,滿足下一代網絡體系的開放性和多業務性的需要。因此隨著下一代網絡的不斷發展,H.323-SIP信令網關的功能會越來越完善,也會越來越適應用戶更加廣泛的業務需要。



        關鍵詞: H.323-SIP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民勤县| 佳木斯市| 华阴市| 个旧市| 衡阳市| 临西县| 荥阳市| 托里县| 乌拉特前旗| 博乐市| 湘西| 北安市| 井研县| 德昌县| 会泽县| 弥渡县| 武功县| 江北区| 临武县| 鄱阳县| 梨树县| 三都| 哈巴河县| 铜梁县| 杭锦旗| 绿春县| 浙江省| 子长县| 黄浦区| 定安县| 东丽区| 宜州市| 托里县| 莱西市| 阳东县| 阿拉尔市| 印江| 土默特左旗| 浦北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