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商家逐鹿LTE 2008是發展關鍵年
1月22日,3GPP確認LTE地面無線接入網絡技術規范已通過審批,目前正處于修訂階段,此后將被納入即將推出的3GPP第8版之中,此舉為LTE演進成為4G標準埋下伏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8728.htm1月22日,3GPP確認LTE(Long Term Evolution)地面無線接入網絡技術規范已通過審批,目前正處于修訂階段,此后將被納入即將推出的3GPP第8版之中。根據國際電聯ITU的工作計劃,在2008年年初將開始公開征集下一代通信技術IMT-Advanced標準,并開始對候選技術和系統作出評估,最終選定相關技術作為4G標準。因此,LTE被確定為3GPPR8標準,無疑是為4G技術的選擇注入了一針興奮劑。
眾多商家逐鹿LTE 2008是發展關鍵年
目前,業界公認的移動無線技術的演進路徑主要有3條:其一為WCDMA和TD-SCDMA,均從HSPA演進至HSPA+,進而到 LTE;其二為CDMA2000沿著1xEV-DORev.0、1xEV-DORev.A、1xEV-DORev.B,最終到UMB;其三為實現802.16m的WiMAX路線。而這三種演進路徑下,首先出現拐點的是去年全球最大移動運營商英國沃達豐和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對外宣稱其下一代網絡將采取相同的移動通信技術LTE,從而打響了通信制造商展開LTE技術賽跑的發令槍。
2007年10月,愛立信在北京國際通信設備展上就做了LTE公開演示,下行速率達144Mbps,上行速率達到了24Mbps。今年1月30日,愛立信再次宣布其首次在同一基站平臺上成功演示了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模式的LTE技術。據愛立信副總裁兼無線產品業務部負責人艾華信(UlfEwaldsson)介紹:“在所有的移動頻譜中,成對頻譜占90%以上,非成對頻譜只占不到10%。我們現在演示證明,LTE可在同一基站平臺上用于成對頻譜(FDD)和非成對頻譜(TDD)。這表明,僅有非成對頻譜的運營商也能使用LTE技術。”
緊接著,2007年12月諾基亞西門子宣布完成了在城市環境中的LTE多用戶野外試驗,下行速率達到173Mbps,證明了未來的LTE網絡能夠在現有的基站上運行,運營商無需架設新的天線。
而大唐移動系統標準部副總經理王映民博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唐目前也已經對TD-LTE的系統實現解決方案和關鍵技術進行了大量的測試和驗證,并且在2007年底完成了滿足TD-LTE主要技術指標的解決方案測試。在TD-LTE后續的開發中,我們將按照NGMN給定的時間表提供測試和商用的設備和產品。”
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中國普天3G產品部技術總監楊曉軍介紹了普天的LTE技術進展情況:“普天作為TD-SCDMA的四大系統廠商之一,從2005年底就啟動了針對該技術標準的跟蹤研究。目前,普天已經完成了LTETDD的關鍵技術預研,并開始進行樣機的研發工作。同時普天也展開了LTE后續關鍵技術的研究,已在LDPC編碼等領域取得了突破。今后普天將積極參與LTE+等后續技術的標準工作。”
據記者了解,眾多設備制造商都相繼宣布支持LTE發展,如華為將于2009年在全球開始部署LTE商用網絡,北電則計劃于2008年推出LTE相關產品以滿足在2010年前后大規模商業部署LTE網絡的需要,NEC也預計LTE有關服務將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推出等等。眾廠商角逐LTE技術,2008年將是LTE發展的關鍵一年。
LTE前景樂觀 但非唯一
LTE雖然擁有很多4G標準的核心應用技術如MIMO、OFDM等,但是由于國際電聯沒有正式確定4G技術標準,所以現在的LTE都是運行在3G的頻譜上,因而其一直被業界定位為“3.9G”。但是由于LTE大致商用時間被業界認為是在2010年左右,距離4G標準的公布時間最近,因而LTE也最為業界看好,被看作是未來的“準4G”技術標準。
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12年全球3GLTE服務用戶將達到2400萬。根據市場需求狀況,使用該技術提供的商業化服務最早在2011年便可面世。
不過,LTE也并非沒有競爭壓力。近日,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Frost&Sullivan電信事業部分析師羅靜表示:“相對于3GPP對3G系統所制定的標準,LTE標準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充分考慮了TDD和FDD模式的相似性,即所采用的各種技術都盡量減少在兩種應用下需要做的修改。LTE前景相對樂觀,但絕非唯一。從LTE陣營、3GPP2的UMB陣營和同樣采用TDD方式的WiMAX區別看,三者后向兼容性發展不同。UMB是3G標準中CDMA2000的演進版本,因此在標準中繼承了部分原來CDMA系統的技術,相對而言后向兼容性較強。而LTE與WiMAX剛剛起步,誰在業務和應用層面領先,誰就會得到運營商的大力支持。”
可見,在技術的傳承性上LTE并不占絕對優勢,目前WiMAX可謂LTE最有力的競爭者。之所以WiMAX相對于LTE更具有挑戰性,是因為WiMAX所提交的標準方案與LTE一樣也是采用TDD的模式,在頻譜分配及設備方面具有非常多的相似性,而物理層方面也具有很多類似的技術,這無疑為LTE的商業化道路增加了變數。
國際合作 需注重本國知識產權培養
雖然,WiMAX對LTE的國際化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LTE已經在產業成熟度上先行一步。
羅靜分析認為:“LTE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市場層面相對于WiMAX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最突出的表現是通過TD的部署,國內已經積累了TD-SCDMA大規模組網的經驗,已建立了芯片、終端、基站、核心網、配套軟件、儀表等完整的產業鏈,而WiMAX尚沒有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現在也就無大規模組網的可能性,并且WiMAX的標準在制定過程中,由于要兼顧各方面存在的諸多利益,故存在很多的候選項。”
對于3G向LTE技術平滑過渡問題,來自普天的楊曉軍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未來網絡將向全IP方向發展,在實際建網時可以考慮LTE和3G平穩發展,并會采用逐漸演進和逐漸升級的方式以保障3G網絡的基本投資并利用已有的網絡來逐漸應用新的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我國大唐電信和愛立信成立LTE聯合研究中心,促使TD-LTE的發展又邁出了新的一步。大唐移動系統標準部副總經理王映民博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唐對TD-LTE及4G技術做了長期的技術投入和積累,在TD-LTE的標準化工作中起到了積極的主導作用。同時,我們希望通過與國際廠商的合作來進一步推動 TD-SCDMA走向國際化。”
對此,羅靜對我國企業發展國際合作也給出了幾點建議,她認為:“國際合作具有一定普遍性,特別是通信領域中芯片等核心技術優勢掌握在國際企業,而TD目前還無法承擔核心技術研發的重任,在這個背景下,國際合作更重要。但國際合作背景下也要注意幾點:首先要注意本國產業鏈的培養,強化技術消化與吸收能力,注重本國知識產權培養;同時,要注重‘從市場化技術’向‘市場化市場’過渡;在業務和應用層面培育本國核心技術;結合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背景,聯合產業鏈相關機構,不失時機地實現產業標準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