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HS管理體系的建設
——
供應商管理與綠色供應鏈
從產業鏈來講,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者(按照RoHS的定義)將是直接面對消費者或者是用戶的,是產業鏈的最終一端,設備的報廢回收再利用可能與該設備的生產制造已經沒有必然的聯系了。因此,對于設備的生產者來說,將會面對最多的供應商,包括從原材料開始、到元器件、部件直到組件等等。把好這些物料的進口關,做到每種物料都符合要求,要做到RoHS的符合性就幾乎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供應商的管理非常重要。供應商的管理的核心就是認可、審核與監督。
一般而言,在關鍵而重要的物料上,確保兩個供應商是必要的,以確保供應商之間適當的競爭,不符合性事故出現時不至于造成生產的中斷,同一物料上供應商太多又容易造成物料管理的困難,溯源性管理難度加大。供應商的認可在許多國際性的大公司均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內容基本可分為文件審核與現場評審,主要包括公司的背景材料、資質證明、產品中有害物質測試鑒定報告、管理體系、檢測手段與能力、進料管理與制程控制能力等方面,由于有害物質的來源有可追溯性,供應商對其供應商的管理、進料管理以及制程控制應該是認可審核的重點,如果供應商本身的來料控制與過程嚴格,供給設備制造商的產品就有了初步的保證。此外,人員技術能力與環境條件也是審核時不可忽視的要素。完成認可后的監督主要是確保認可事項的穩定性、物料品質的一致性,供應商的任何物料的變化、工藝的調整都應該及時通知下游客戶,以便決定是否需要重新審核。
由供應商推動上游的供應商來加強物料與制程的監管,最終達到從原材料到設備這條供應鏈完全無毒無害,綠色供應鏈就這樣建成了,在這條供應鏈上要每一個環節都同時出錯,才會引起最終設備的不符合性,這種概率也太低了。所以,供應鏈管理是整個體系的重點之中的重點。
物料管理
供應商認可完成后,即可從其采購需要的物料,物料的管理就開始了,直到物料在制程中使用完畢。每批進料都應該有明確的唯一性標識和是否含有有害物質的檢測報告或自我聲明,經驗收合格后按自己公司的物料管理體系重新編號,然后入庫待用。RoHS符合性物料與非符合性物料應該有清晰的區別,特別是在RoHS產品導入的過渡期,一個不符合物料將導致整批設備的不符合。目前全球都沒有統一的符合RoHS產品的標識標準或方法,有的公司在產品上標識“RoHS Complaint”、”Pb-Free”等等。每個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編號標識方法。不過無鉛產品的標識可參考IPC1066標準,但不表明這樣標識的產品符合RoHS要求,畢竟除了鉛外還有五種有害物質需要明示。
特別值得提醒的是,不能忽視用量少而使用范圍廣的物料的管理。如某大型著名集成電路封裝公司在使用焊錫膏(一種SMT專用材料)時,由于用量不大,且該焊錫膏產品是著名品牌,但由一家小型公司代理。于是,沒有采用嚴格的材料審核以及物料測試等物料管理基本措施,而采用品牌管理方式。結果有一批物料貼錯標簽,將普通的鉛錫共晶焊錫膏當成低溫焊錫膏產品使用,造成了80多萬美元的產品的損失。可是再找回供應商承擔責任時,供應商鞋低擦油溜了,因為這為數不多的焊錫膏產品最多值不到兩萬元人民幣。但就是這一點點產品用到了7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中,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應該加強對用量不大使用面廣的物料的管控,尤其對于有害物質而言,就像傳染病一樣,一個有害物質超標的物料使用在設備中,會導致使用了該物料的整批產品的不合格。{{分頁}}
通過完善的標識方法和適合自我聲明需求的物料數據庫系統,可以物料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希望盡快導入RoHS產品生產的制造商,應該首先從這里著手。
過程污染管控
雖然采購的所有物料都是不含有害物質的,但并不能證明利用其生產出來的設備產品就一定能符合RoHS的要求,因為還有可能來自過程控制不嚴帶來的污染,特別是過渡期。比如,現在線路板組件在生產時仍大量使用含鉛的焊料,在轉換到無鉛生產時,不僅焊料需要更換,元器件與PCB都要更換,原來元器件的引線腳上的可焊性涂覆層都是錫鉛合金,這些元器件已經不能再使用了。但是處于目前的過渡期,一小部分元器件尚無無鉛的產品供應,在進行波峰焊焊接組裝時,焊錫爐中的幾百公斤的無鉛焊料常常會受到污染,鉛的焊料很快超標,不僅使得整塊線路板組件上的每個焊點均超標,而且還會導致產品的可靠性下降。因此,需要不斷的監視某些可能的污染。此外,由于無鉛生產的轉換,不少工廠使用的工具如電烙鐵、焊錫爐、夾具等等由于費用的問題暫時不能更換,也不評估污染的可能性,這樣造成污染的機會是很高的。應該對生產過程可能的有害物質污染有充分的評估,并予以嚴格管理。
自我聲明的審核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物料成百上千,無法一一親自測試。于是供應商的自我聲明或有害物質的測試報告就成了我們采購物料前可能經常面對的證明關鍵材料,這些技術資料準確與否、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如何?如何正確審核與判斷對設備制造商來說就非常重要,又是非常撓頭的事,因為對于大多數電子工程師來說,有害物質的材料使用情況如何,哪些是高風險材料,測試儀器的適用范圍怎么樣等等是個全新的問題,沒有充分的經驗。因此必須選擇專業的材料或化學工程師予以配合,自我聲明的審核人員應該具有對相關物料的制造過程的了解、對分析手段的適用范圍的了解,才能完成這么嚴峻的任務。審核供應商自我聲明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物料(材料與部品)的基本結構與材料組成;
2) 數據的來源。如果是檢測報告,請注意檢查原件,現在業界流傳著很多假報告,如果是來自第三方實驗室的報告,可以電話或網絡查詢其真偽。同時注意報告中測試方法、使用儀器、拆分制樣方法、檢測日期、以及測試的批號與樣品描述跟要認可的產品是否相符。
3) 有害物質的存在情況,包括含量與存在的部位;
4) 供應商的信息,最好有代理人的簽名或單位的簽章。
5) 無法判斷或數據可疑,必要時抽樣檢測驗證。
測試管理
事實上,在RoHS的符合性實踐中,測試是必然的,自我聲明也是基于測試數據,沒有測試數據,胡亂的聲明肯定是不行的。問題只是在哪測試、什么時候該測試、測試什么項目而已,這就有了測試管理的問題。在前面的符合性測試一節中,對測試方法、測試策略、測試程序以及測試項目的選擇都有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這里要補充的就是制造商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基于對有害物質在電子電氣產品中的使用情況的認識,來對自己所使用的部品和材料進行逐一的評估,制定出適合的測試計劃和有效的管理方法,檢測計劃應該包括:物料分類、測試周期、測試項目、供應商測試、自己測試、委托第三方測試等等。由于在電子電氣產品中,隨著原材料、元器件、組件再到設備,測試分析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困難。因此,在制定測試計劃時,盡量選擇上游的原材料進行測試,避免組件以下游產品的測試。再結合對體系的管理,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分頁}}
不符合項的糾正措施與溯源體系
人無完人,正常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的機會。企業的生產也一樣,100%的直通率是很難實現的質量目標。因此,在企業實際的運行中,盡管有這樣那樣的預防措施,出錯的機會還是有的,關鍵是當制程中出現偏離程序的作業以及不符合RoHS要求的產品和物料時,如何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所以在企業的管理體系中應該有糾正措施與溯源體系。而糾正措施則來源與溯源體系的完備與否。為什么這么說呢?
不符合的產品或部品被發現了,本來應該是壞事中的好事。可是光發現問題卻找不到出現問題的原因,就如一個人得了“非典”惡疾,一時找不到問題出在哪一樣,就無法找到糾正措施。而擁有良好的溯源體系就不同了,可以順藤摸瓜很快找到問題的源頭,對癥下藥就可以了。構成溯源體系的關鍵要件就是良好的物料唯一性標識、狀態標識與流程記錄,生產上的流水線從頭到尾,開始的唯一性標識完好,流到哪一步的狀態又有狀態標識,流程中的物料進出也有良好的記錄,這樣查找問題就容易多了。
相對于質量事故而言,有害物質的溯源更加容易得多,因為有害物質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線索,輔以必要的成分測試很快就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糾正措施自然就有了。比如,發現線路板上的焊點鉛含量超標,馬上分析制程中所使用的焊料或焊錫膏,看是否其中鉛超標,如果錫爐中的焊料超標,再查焊錫來料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再查為何有問題的焊料進料為何沒有把好關,是檢測技術問題還是物料管理混亂。總之,有害物質的溯源比起質量問題的溯源要好辦得多。
設計與設計修改評審
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現代的電子電氣產品更新換代非常快。還有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為了滿足RoHS的要求,新設備的設計與舊設備的設計修改就是必然的了。在新產品的設計中,肯定只能考慮使用符合RoHS要求的原材料與部件,而這些物料在剔除有害物質以后,質量與可靠性就成了首要考慮的問題了。比如,有鉛的元器件換成無鉛元器件后,其可焊性問題、錫須問題以及耐焊接熱的問題,還必須考慮所設計的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環境等等。局部的設計修改也一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因此需要對新設計以及設計后的修改做充分的評審,以確保在使用無有害物質的物料后,品質與可靠性沒有問題。設計師必須考慮平衡環境因素與品質因素的關系。
此外,設計還必須考慮到WEEE指令的要求――便于回收并達到回收的目標。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如何能達到可回收的目標?否則生產商需要承擔的報廢電子電氣產品的回收責任更大,成本更高!為了同時達到WEEE的要求,進行產品設計時,必須以“便于回收時拆解,使用的物料種類最少,物料重量最輕”為首要原則,含有六種有害物質的物料自然是不能在考慮的范疇。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引入環保設計的理念,同時加強設計的評審管理。
信息傳遞與培訓
在現今信息爆炸時代,信息的流傳非常迅速,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人與人、上級與下級直接仍然有許多誤解,因此也給管理帶來許多問題。在實現RoHS的符合性管理體系中,保持信息準確傳遞就非常重要。供應商的物料信息,有害物質含量信息以及更重要的客戶要求信息都必須準確無誤的在產品流程上傳遞。作為中游產品來說,這種信息的傳遞就更為重要,因為許多下游客戶對有害物質的限制要求遠遠不只這六種,含量的限值要求甚至更低,客戶之間的要求不盡相同。這些信息必須準確的匯總后傳遞到物料控制環節、測試實驗室以及設計人員等等。
而培訓則是加強這種信息傳遞有效的最好手段,讓參與管理的采購人員、檢測人員、設計人員與生產技術人員都對有害物質的性能與用途有充分的認識,對指令的要求有很好的理解,通力合作,共同迎接RoHS物料替代技術的挑戰,RoHS的符合性要求就很快能達到。
因此,管理體系的建設不能少了這方面的內容。
實現RoHS符合性的程序
到現在,似乎什么都已經齊備了,但如何開始呢?真所謂萬事開頭難,更何況是面對一個全新的法律要求。沒有要達到符合性的程序,沒有標準,沒有標識要求,沒有認證要求,甚至沒有監管程序,似乎什么都沒有,但是2006年7月1日卻是法定的日子,不能逾越的有害物質的鴻溝。一時間,習慣于按程序走的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者們一下自由了,反倒不習慣了,特別是國內的生產商們。{{分頁}}
實現RoHS的符合性要求,其實就是一句話,確保自己的產品在法定的那一天以后,不含有RoHS指令規定的那六種有害物質,但做起來似乎真是不容易,根據前面的論述予以總結,可以獲得基本的執行流程。下面這些的程序是給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者的建議:
一、 學習研究RoHS指令的要求;
二、 物料需求與替代物分析;
三、 產品的重新設計或設計改進
四、 將限制有害物質方面的要求發給供應商;
五、 供應商的物料認證,必要時建立相應的檢測手段;
六、 供應商審核,綠色供應鏈建設;
七、 新產品生產與可靠性鑒定
八、 物料數據庫與自我聲明數據庫建立;
九、 內部管理體系建立;
十、 自我聲明建立與完善。
波峰焊相關文章:波峰焊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