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示波器觸發方式大全和參數選型

        示波器觸發方式大全和參數選型

        作者: 時間:2025-03-18 來源:硬件筆記本 收藏

        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工具。基本上電子專業都會問到這個問題。尤其做硬件測試的時候,更是需要如同使用筷子一樣的熟練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3/468235.htm

        最重要的三個參數:帶寬、采樣率、存儲深度。

        一、示波器的帶寬:輸入信號衰減 3dB 所在的最低頻率稱為示波器的帶寬。(帶寬定義:示波器帶寬的定義沒有變,就是輸入一個正弦波,保持幅度不變,增加信號頻率,當示波器上顯示的信號是實際信號幅度的70.7%(即3dB衰減)的時候,該對應的頻率就等于示波器帶寬。)使用正弦波信號發生器,在掃描頻率上測試示波器的帶寬和頻率響應。信號 -3 dB 頻率處衰減約為 -30% 幅度誤差。所以當信號的主要頻率接近示波器的帶寬時,很難對信號進行非常精確的測量。所以當信號的主要頻率接近示波器的帶寬時,很難對信號進行非常精確的測量。
        對于數字應用,您應當選擇帶寬比設計中的最快時鐘速率至少高 5 倍的示波器。但是,如果您需要對信號進行精確的邊沿速度測量,則必須先確定信號中的最大實際頻率。
        對于模擬應用,應當選擇帶寬比設計中的最高模擬頻率至少高 3 倍的示波器。但這個建議僅適用于在較低頻段中具有相對平坦的頻率響應的示波器。

        五倍準測!!!兄弟們



        再看看以下幾個波形,分別為100KHz、1MHz 和 10MHz 的方波,示波器為Tektronix的TDS-3014B,100MHz帶寬。





        這里區別信號的帶寬,信號的帶寬的意思是信號的最高頻率分量與最低頻率分量之差,譬如,一個由數個正弦波疊加成的方波信號,其最低頻率分量是其基頻,假定為f =2kHz,其最高頻率分量是其7次諧波頻率,即7f =7×2=14kHz,因此該信號帶寬為7f - f =14-2=12kHz。


        http://bbs.21diany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238附著一篇大佬爭辯,100MHZ的示波器能否測100MHZ的信號。



        一個示波器的帶寬是40Mhz,40MHZ是指示波器能測量標準正弦波的能力,關于帶寬的爭論很多,掌握好5倍原則就可以了。

        二、示波器的采樣率
        每秒采樣多少個樣點。 
        根據香農定理,為了避免波形混疊,采樣率應該大于波形頻率的2倍。單位為 Sa/s。sa的意思sample即采樣點。如果示波器的采樣率為1GSa/S,也就是每秒可以采樣1G個點

        三、存儲深度:表示示波器可以保存的采樣點的個數。
        存儲深度=采樣率x采樣時間就是說以50MS/s的采樣率捕獲200ms的波形,需要示波器的存儲深度是10MS。
        假如存儲深度是“1千萬個采樣點”,示波器廠商寫作10Mpts,10MS或10M的都有。這里,pts可以理解為points的縮寫,S理解為Samples的意思。

        以上都是關于示波器選型的基本參數,下面講一個挺重要的,基本上測試都會面的問題。。就是示波器的觸發功能,可能篇幅還比較長。根據美國力科駐深圳代表汪進進的一篇文章來整理歸納。

        觸發是數字示波器區別于模擬示波器的最大特征之一。
        示波器可以通過設置一個 “觸發事件”(可以是某個電平或跳變等) 來實現同步:當示波器檢測到信號流中,出現了目標事件時,以此為起點,進行波形掃描與顯示。信號“觸發”掃描,這項功能,也就是示波器 “觸發模式”。

        所謂觸發,按專業上的解釋是:按照需求設置一定的觸發條件,當波形流中的某一個波形滿足這一條件時,示波器即實時捕獲該波形和其相鄰部分,并顯示在屏幕上。觸發條件的唯一性是精確捕獲的首要條件。為了觀察特定波形之前發生的更多事件,把觸發點往顯示窗口右方推移一段時間,即是延遲觸發;為了了解特定波形之后發生的更多事件,把觸發點往顯示窗口左方推移一段時間,即是超前觸發。

        所謂觸發,我理解的作用有兩點:



        第一,隔離感興趣的事件。第二,同步波形,或者說穩定顯示波形。為說明清楚這兩個作用,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設置觸發時要關注的一些方面:觸發源,觸發點,觸發電平,觸發模式,觸發方式。


        觸發源:就是以哪個通道的信號作為觸發對象。觸發源可以是示波器的任意通道也可以是外部通道。

        觸發點::觸發點有時侯也叫觸發延遲,但我覺得就叫觸發點更直觀些。它的含義剛已有所解釋,就是眼睛注視的點,就是示波器讓波形停留的時刻,也就是示波器上紅色的小三角對應的位置。觸發電平為1V。如下圖所示
        設置好觸發條件后,觸發點的位置對應的波形應都是滿足觸發條件的。或者說示波器讓滿足觸發條件的波形隔離在這個觸發點的位置。



        觸發電平:觸發電平是指信號需要達到該電平才能被觸發。設置任何觸發條件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觸發電平。觸發電平可以在 Trigger 菜單中
        設置,也可以通過面板上的旋鈕來調節。很多觸發方式的條件都是相對于觸發電平而言。譬如寬度觸發,觸發電路識別的寬度(時間間隔)并不是上升沿的 50%到下一個上升沿的 50%,而是觸發電平穿越兩個上升沿的交叉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如下圖所示,并不是最高的點間隔,也不是中間點的間隔,而是觸發電平與波形交叉點的間隔。圖中識別3ns~10ns的脈沖寬度。這也就是說觸發功能隔離了我們感興趣的 3ns-10ns 之間的脈沖寬度。


        觸發模式一: Auto Setup即自動觸發設置,示波器根據被測信號的特點自動設置示波器的水平時基,垂直靈敏,偏置和觸發條件,使得波形能顯示在示波器上。在這種模式下,當觸發沒有發生時,示波器的掃描系統會根據設定的掃描速率自動進行掃描;而當有觸發發生時,掃描系統會盡量按信號的頻率進行掃描,所以在這種模式下不論觸發條件是否滿足,示波器都會產生掃描,都可以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有變化的掃描線,這是這種模式的特點。不管是否滿足觸發條件,都實時刷新波形,這時候示波器的屏幕上的波形通常看起來是“晃動”的。

        觸發模式二:是“正常模式/常規模式(NORM)”,這種模式與自動模式不同,在這種模式下示波器只有當觸發條件滿足了才進行掃描,如果沒有觸發,就不進行掃描。波形靜止不動,因此在這種模式下如果沒有觸發的話,對于模擬示波器會看不到掃描線,屏幕上什么都沒有,對于數字示波器會看不到波形更新,不了解這一點常常會以為是信號沒連上或什么其他故障。

        觸發模式三:單次模式(SINGLE)這種模式與“正常模式”有點類似,就是只有當觸發條件滿足時才產生掃描,否則不掃描。而不同之處在于,這種掃描一但產生并完成后,示波器的掃描系統即進入一種休止狀態,即使后面再有滿足觸發條件的信號出現也不再進行掃描,也就是觸發一次只掃描一次,即單次,必須通過手工的方法將掃描系統重啟,才能產生下一次觸發。指僅捕獲第一次滿足觸發條件的波形,捕獲后就停止。

        觸發模式三:STOP強制讓波形不動。

        **觸發功能:**一、是在觸發點處隔離的事件是滿足觸發條件的信號。



        如上圖所示,在觸發點隔離的事件是總小于 47.5ns 或大于 52ns 的脈寬,該脈寬的計算是以觸
        發電平穿越觸發點處的脈寬波形的交叉點處的時間間隔。

        二、同步波形,或者說穩定顯示波形。就是找到一種觸發方式使波形不再“晃動”,也就是找出信號的規律性來同步信號。如下圖所示



        每組數據包里有四個脈沖,這四個脈沖并不是等時間間隔的,如果用上升沿觸發,則波形不能同步,視覺上在“晃動”,但是每組數據包是等時間間隔到來的,如果以每組數據包的第一個脈沖的上升沿作為觸發源,則能穩定顯示波形。因此可以用邊沿延遲觸發,在前一個上升沿到來之后,延遲一段時間再觸發下一個上升沿,在上例中需要延遲的時間為標識的藍色的時間間隔部分。

        下面也就是最難,內容最多的觸發方式
        邊沿觸發(Edge):是最常用最簡單最有效的觸發方式,絕大多數的應用都只是用邊沿觸發來觸發波形。邊沿觸發僅是甄測信號的邊沿、極性和電平。*當被測信號的電平變化方向與設定相同(上升沿或下降沿),其值變化到與觸發電平相同時,示波器被觸發,并捕捉波形。

        邊沿延遲觸發(holdoff):每次觸發到前一個邊沿之后,等待設定的延遲時間或延遲事件再觸發下一個滿足條件的邊沿,最長可延遲 20s 或 9,999,999 個事件。事件是相對于觸發電平而言。
        如下圖所示


        寬度和毛刺觸發:根據信號寬度值/毛刺值觸發,可選正向或負向寬度/毛刺,可用于捕捉信號中的罕見寬度/毛刺信號。
        下圖示波器設置的觸發事件是:當 C2 的脈沖在觸發電平處的正脈寬在 90ns 和 120ns 之間時被隔離,觸發點停留的位置是脈沖的下降沿。如果觸發的是負脈寬,則觸發點停留的位置是脈沖的上升沿。脈寬的范圍定義可以是小于,大于,在范圍內或范圍外。毛刺觸發和寬度觸發類似。



        間隔觸發: 根據相鄰的同極性的沿的時間來觸發,正到正或負到負。設定的條件也可以小于、大于、在范圍內或范圍外。
        下圖示波器設置的觸發事件是:當穿越觸發電平的相鄰正沿之間的時間間隔在 1.5us 到 2.5us 之間時被觸發。圖中一定要將觸發電平設置為超過欠幅的矮脈沖,否則條件永遠不會滿足。


        條件觸發: 條件觸發是兩個通道之間的關聯觸發。當第二個波形設定條件滿足一次后,在第一個波形邊沿處觸發。
        下圖含義是,當C3的電平超過500mv時,C2 的上升沿達到觸發電平200mV 時,觸發 C2 的上升沿。(C3是條件)


        狀態觸發: 狀態觸發和條件觸發類似。當第二個波形設定條件滿足并保持該狀態后,在第一個波形邊沿處觸發 。它要求第二個波形達到某個條件之后保持該狀態。
        下圖設置含義是:在 C3 的上升沿達到觸發電平 500mV 時,觸發 C2 的上升沿但前提是在這之前 C2 的電平超過了 500mV 并一直保持超過 500mV 的狀態,而且要等到 C2 的上升沿有 3 次達到觸發電平之后才觸發。


        **邏輯觸發:**各通道信號分別同時滿足所設定邏輯電平條件及所選擇的邏輯關系后觸發。可選邏輯條件:與 (And),非與 (Nand),或 (Or),非或 (Nor)。
        下圖觸發含義:C1的電平低于 775mV,C2 的電平高于 500mV,C3 的電平低于 500mV,C4 的電平高于 350mV,它們同時滿足這個條件時觸發


        漏失觸發:當信號最后的邊沿消失了設定的時間后觸發。
        下圖觸發設置含義::在 C2的最后一個上升沿消失之后等待 750ns 被觸發。


        欠幅觸發: 當脈沖序列的寬度不確定,大多數脈沖信號的幅值相同,但有小概率的欠幅信號
        時所需要采取的一種觸發方式。當脈沖穿越了第一個門限電平,但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不能穿越另外一個門限電平時被觸發。如圖所示:


        TV 觸發: 專門為電視信號而設計的一種觸發方式,在該模式下觸發電平控制不起作用。示波器使用視頻信號中同步脈沖作為觸發信號。TV 觸發有兩種模式,TVF 場和TVL 行


        斜率觸發:當信號的斜率滿足一定的條件時被觸發。
        如圖所示



        協議觸發:根據特定的通信協議碼型而設定的解碼方式比如232,iic,can,lin等等



        高速串行總線觸發




        關鍵詞: 示波器 測試測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榆树市| 东乌| 大庆市| 抚顺县| 包头市| 屯门区| 郑州市| 凤城市| 宜良县| 新绛县| 紫金县| 昆明市| 东城区| 丰镇市| 乐至县| 永昌县| 延庆县| 铁力市| 喀喇沁旗| 绥滨县| 阜南县| 宿迁市| 竹山县| 连城县| 天祝| 邮箱| 阿合奇县| 石屏县| 龙陵县| 淮安市| 宝清县| 府谷县| 南康市| 石林| 哈尔滨市| 宕昌县| 南汇区| 夏津县| 凉山|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