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訓難解企業用人“最后一公里”問題
——
長期以來IT業界的迅猛發展定位了IT 企業的用人方式,實踐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企業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拿來即用”型的實戰人才,而目前高校教育在培養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的實際項目實踐、團隊開發方面的缺乏,嚴重拉大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距離。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已擺在了企業、學校和學生的面前,如何培養實戰型人才已成了社會各界的共同話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社會各界迫切地想尋找一條有效的方式,能夠為企業成規模地輸送優秀人才,降低企業的招聘成本和畢業生入職的培訓成本,提高我們國內IT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中國IT人才的缺口問題。經過教育專家和IT業界人士的長期經驗積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開始越來越多的被那些準備進軍IT界的的學生所接受。這種全新的以實訓為主要模式的人才培養方式相對于社會上的其它培訓機構而言,它的定位和方向是不一樣的。IT實訓基地以促進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為方向,通過完善的職業技能實訓體系全面提升學員的職業技能、項目經驗及職業素養,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企業急需的實用性優秀人才。IT實訓基地在辦校目標和培養方式上和其它培訓學校是不同的,對企業,它是人力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對人才,它是職業提升解決方案提供商。
實訓基地采用的實訓模式是與其他培訓機構最大的區別,實訓有別與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將學員放到一個企業全真管理模式、開發環境中,根據企業的管理制度,讓學員以項目小組的形式協作進行完整的項目開發,讓他們提前感受到企業的工作和管理環境,首先從心理上改變自己的學生觀念,做到就業前就已是“有經驗的老員工”;同時注重他們的項目經驗、開發經驗的培養、積累以及團隊合作、溝通協作的能力,讓他們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貫穿國際標準的開發規范,為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訓基地可采用多種培養方式,例如筆者了解到青島的森泰達IT人才基地的培養方式就有校企合作、企業訂單培養、行業人才訂制培養、國際軟件工程師、赴日軟件工程師等。實訓基地隨時跟蹤IT界的前沿信息,充分把握IT企業的用人需求,針對現實的企業需要和學員自身狀況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與IT崗前培訓方案,不僅使學員符合企業要求,也更為學員構架了一座事業持續沸騰的橋梁。目前,實訓的成果已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了IT企業值得信賴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