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通終止停戰協議內幕:雙方不堪重負
針對有報道稱,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將停止今年3月開始執行的“雙方停止在非主導區域的所有項目投資”協議,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相關人士都對此表示“不知情”,不過,已有某地方電信分公司人士表示,應該是有此事,是因為今年的“停戰”引發了后果,雙方不堪重負;另外,這也是為未來發展全國性3G業務做好準備。
停戰協議到期為主因
據悉,當時的協議約定,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雙方不在對方的主導地區進行大規模拓展,即中國網通不再在中國電信主導的南方21省市大規模投資和拓展用戶,中國電信也不在中國網通主導的北方十省市大規模投資和拓展。
對此,一位中國電信省級分公司人員私下里透露,該協議可能有,但肯定還未向基層人員傳達,目前可明確的是,該協議的有效期本來就是到今年年底,如果要繼續的話,那也肯定要雙方集團層面續簽,而如果續簽,雙方將會評估今年實施的結果。
為全國性3G業務做準備
今年3月簽訂的網通停戰協議的合作內容最主要為:停止在非主導區域發展新用戶(包括傳統固話用戶,大靈通、小靈通等無線市話用戶,寬帶用戶,呼叫中心等所有類型客戶)。具體目標是,雙方在非主導區域的電話用戶總數在2007年2月底的基礎上不再增加。另外,雙方針對企業或政府客戶也有約定,同意停止在對方區域停止發展新的政企客戶。
但業內人士透露,這個協議對中國電信、網通在非主導區域的分公司打擊非常大,以中國電信為例,中國電信在北方10省主要有兩個機構,一個是中國電信北方公司,統管中國電信在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等北方9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信事業;北京地區由于業務量大,地位重要,中國電信在北京地區則單獨成立了中國電信北京公司。中國電信在北方的競爭重點實際上主要是企業或政府客戶,而并非公眾用戶,但是“停戰協議”禁止其發展新的政企客戶,實際上相當于只保留客戶維護人員和客服人員,對留住人才極為不利。雙方一直在為多余的部門、多余的裝機維護和市場人員發愁。
而網通集團將廣東及上海網絡資產從香港上市公司中剝離已是例證,剝離的原因自然是業績不佳,怕拖累上市公司。
例如某省級網通南方分公司注冊資本23200萬元。截至2005年底,該公司經審計的總資產為39563萬元,凈資產為19516萬元; 2005年主營業務收入為5959萬元,凈利潤僅141萬元。而2006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收入開始下滑,只有2614萬元,并且出現了217萬元的虧損;2007年就不僅是虧損了,業務收入更是可憐。
不過,最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由于3G牌照最遲09年將發放,雙方需要在全國提前布局,不可能坐視在非主導領域的分公司逐漸萎縮。相反,盡管目前牌照政策未明,雙方希望在明年擴大在非主導領域的市場,以便為全國性3G業務做好準備。
但無論是否續約,雙方在非主導區域的發展都是非常艱難的,要收回各自數百億的投資也似乎是不可能的,這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當年的中國電信南北拆分重新反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