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光電制造商看好未來發展前景
為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供應多晶硅的合晶科技公司與中美矽晶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在臺北某光電論壇上預測,其收入很可能連續激增至2010年。到上月為止,中美和合晶科技公司的月收入分別創下連續26個月和連續19個月的歷史新高。
行業觀察者預測,全球多晶硅需求劇增,已推動硅材料價格在過去七年里提高了29倍,而且材料供應短缺的現象很可能延續到2010年。
中美的光電硅業務部公布僅上季度毛利潤率便達35%左右,這使其成為了臺灣該領域制造商中利潤率最高的公司。中美之所以能實現如此引人矚目的利潤率,依靠的是其與美國HemlockSemiconductor公司和MEM建立的合作關系。HemlockSemiconductor公司和MEM一直源源不斷地為其供應材料。
日本住友成為了支持合晶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住友投資了合晶科技的中國大陸晶體硅子公司Solargiga,并助其贏得了澳大利亞的硅開采權。以上舉動均能夠確保合晶科技獲得充足的材料供應。
太陽能電池制造商茂迪股份有限公司將把明年產量提高近60%,同時預計實現每股收入30元新臺幣。茂迪最強大的國內競爭對手E-ToneSolarTech將本季度的月收入目標定為10億元新臺幣(按33元新臺幣兌1美元的匯率,計3000萬美元),是其去年收入的1.5倍。
茂迪今年前三個季度總收入實現100億元新臺幣(3.03億美元),成為臺灣總收入突破100億元新臺幣大關的首家光電制造商。同時,公司每股凈收益突破8.57元新臺幣。一些金融機構投資者預測,公司明年每股收入很可能實現30元新臺幣,預計總收入將達200億元新臺幣(6.06億美元)。
茂迪行政層指出,公司明年電池產量將增至280兆瓦,晶體硅產量將由目前的12兆瓦升至100兆瓦以上。
一些行業觀察者預測,主要由于太陽能電池價格具備較高的可盈利性,因此,茂迪明年收入和產量很可能均增長60%。同時,由于晶體硅產量不斷擴大,公司將能夠把主要生產材料的成本降低至少20%到30%。
E-Tone計劃將2008年電池產量提高至150兆瓦,并將80%的材料用于生產。日本M.Setek是其主要的材料供應商,可滿足其一半的需求。該日本供應商計劃將2011年產量由目前的100公噸大幅提高至5萬公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