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動4G研究走聯合路線 引入國際主流標準
——
盡管3G牌照發放時間還未明確,但運營商已開始將B3G/4G研究提上日程。近日,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FuTURE論壇副主席周建明在FuTURE論壇專家在線活動中表示,中移動在B3G/4G方面的研究力度將會加大,并且正在以用戶為中心開發一些適合3G的業務,手機電視、電子商務、即時視訊等新型業務都會逐步出臺。
與日本等國家以運營商牽頭不同,我國的B3G/4G研發(FuTURE計劃)一直以高校等機構為主。此前,B3G/4G項目組的專家屢次表示過,FuTURE計劃的下一步重點就是由高校向企業轉移。
至于運營商、廠商和高校的合作方式具體是由企業主導還是高校或科研院所主導,FuTURE計劃專家組的負責人表示還在商討,但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是原則。
爭取更大的知識產權比重
中移動目前正在進行的大規模TD試驗還未有最終結論,結合TD演進的4G研究策略因此備受業界關注。周建明認為關鍵是要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一個整體的自主創新架構,要使自主創新成果融入主流的國際標準。
據他分析,這樣既可以保留中國自主創新的成果,又可以引入國際的主流標準,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國代表也有必要逐步說服相關的國際標準組織來了解并考慮中國的用戶需求和權益,這樣,政府才更愿意在合理的總體框架下加大B3G/4G研發投入,促使中國企業掌握更多的知識產權,并得到世界的認可。
此前,業界討論4G研究時普遍承認中國在業務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底層技術的研究。對此,周建明稱,在業務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面的是日、韓等國,這些國家的新興業務市場需求也排在全球最前面。而中國的現狀是,用戶對各種業務的市場需求很強烈,甚至超過歐美等地的用戶需求,但從研究的角度來說,中國研究機構更多的是進行了應用方面的研究,而對包括3G在內的原創方面的業務研究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起步晚。“實際上,4G的研究現在也有一定的落后。”周建明稱。
談及中國移動針對未來移動通信領域的重點技術研究,周建明稱,目前中移動的相關研發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以聯合創新的形式進行研究,僅靠中國移動一家獨干的方式很難在時間進度上滿足要求,“最好是將國內各方力量集合起來共同研究,也不排除聯合國外的力量”。
運營商的研發角色
鑒于國際上很多運營商在新技術開發方面越來越處于主導地位,業界認為國內運營商在B3G/4G研發過程中應該起更大的作用。
從周建明對此話題的解釋中可以看出,中移動在4G研發上的技術選擇非常謹慎,傾向于選擇對企業長遠發展非常有利的技術。中移動除了繼續加強自身研發的力度,加大B3G/4G研發投入力度,同時更希望聯合中國各方面的力量,提出一個整體的架構,促使中國融入到世界級的4G主流標準中。
“希望把主流標準的產業鏈做大,產業鏈一旦強大,可以帶來很多好處,比如減少網絡建設投資,增加業務終端種類,同時主流標準的終端成熟度也高于邊緣標準。所以,運營商希望采用的是世界主流的標準。”周建明說。
對運營商的創新研究的特點,周建明總結,運營商的優勢在于對客戶需求的了解程度很高,同時運營商研發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對網絡的發展方向有著指導作用。
目前國內的整體研發實力與世界一流的研發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種差距下,如果只是中國的企業和機構在內部進行合作,很難研發出世界一流的產品來滿足網絡建設,以及業務發展的需要,所以運營商的聯合創新不能完全停留在全國范圍內,應該考慮到國外相關合作。”
國外的運營商在業務創新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研究內容超前,同時注重跟價值鏈相關方進行合作,也非常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已經成了中國運營商的參考方向。
周建明還表示,隨著研發實力的增強,中國移動對于業務研發的力度也將不斷地加大,雖然將有大量獨自開發的項目,但是一些技術研發應與相關組織聯合進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