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長江三角地區制造業潛伏結構危機

        長江三角地區制造業潛伏結構危機

        ——
        作者: 時間:2007-09-05 來源: 收藏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一位經濟學家說,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工資上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的擠壓下,長三角地區的價格優勢逐步削弱,那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已進入低谷,有的甚至難以為繼當部分中西部地區政府正熱衷于學習和復制長三角模式時,東部地區越來越多的官員、學者和企業家認識到長三角潛伏著結構性危機。專家建議,長三角地區必須加快調整戰略,轉變方式,提升層次,實現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跨越。

        長三角地區還稱不上世界工廠 

        南京大學長三角研究中心劉志彪教授告訴記者,這些年長三角地區的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是依然處于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環節,還算不上“國際制造基地”,充其量只能稱為“世界的組裝車間”。主要原因是: 

        一是過度依賴加工貿易。一項針對長三角制造業的抽樣調查表明,長三角地區生產最終產品的企業達到70%以上,其中80%以上從事OEM(貼牌加工),只有18.3%的企業做ODM(即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由此反映了長三角加工貿易依然處于簡單加工和組裝的發展階段。 

        二是過度依賴外商投資。上海、江蘇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各自出口總額的比重都接近70%。江蘇昆山這個縣級市每年的引資規模就超過中國整個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總量。 

        三是過度依賴國際大買家。目前,長三角地區的企業,除少數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已形成區域性品牌外,絕大部分本土勞動密集型企業都是在低附加價值的環節進行國際代加工。主要的客戶訂單來源于歐美的品牌商或由其主導的二三級經銷商,銷售渠道、售后服務、技術等都掌握在外商手中。 

        四是過度依賴進口技術。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盡管長三角地區專利申請數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是具有核心技術的發明專利寥寥無幾,體現產業國際化水準的三方(美國、歐洲、日本)專利不足1%。 

        成本優勢不可能長久 

        浙江大學一位多年研究長三角問題的專家指出,長三角制造業稱雄世界的主要利器是高度專業化的產業分工和勞動、土地、資源構成的價格優勢,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則是致命的弱點。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在短期內可以帶來長三角制造業的繁榮,但是未來發展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以來,有長三角經濟明星之稱的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出現某些衰退跡象。上半年,開發區完成進出口總額不到200億美元,增幅同比回落20個百分點以上。浙江臺州、溫州等地新開工工業項目數也大幅滑坡。這些地區面臨的窘境還只是長三角制造業困局的冰山一角。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一位經濟學家說,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工資上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的擠壓下,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的價格優勢逐步削弱,那些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已進入低谷,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對于這種局面,長三角各地政府也有思想準備,企業更有切身體會。 

        早些時候,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就在江蘇科技論壇上說:“現在世界上每4臺手提電腦中就有1臺是在江蘇生產的,每3部數碼相機中就有1部產自江蘇。在引以為傲的背后是江蘇制造業大都處于產業鏈低端,賺取的只是勞務加工費,以知識產權為標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潤則被外商獲取,同時還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承擔巨大的生態代價。

        ”據蘇南的企業反映,江蘇DVD生產企業出口1臺DVD,交給外國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利潤;一臺售價79美元的MP3,國外要拿走45美元的專利費,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 

        浙江省近幾年也試圖改變產業國際分工低下的狀況,但成效并不明顯。浙江省統計局的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浙江制造業企業的巨額投資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新產品的技術來源大多采取“拿來主義”的模仿手段。全省有制造業集群近千個,但這些產業集群中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45%,遠遠低于全國1.5%的平均水平,更不能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提并論。不少企業也表示,技術壁壘像一堵高墻擋住了長三角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自有品牌的生存空間不斷被跨國企業擠壓、吞噬。浙江臨海作為中國模具業的集聚地,集中了上千家模具企業。當初,日本企業將其納入了全球產業鏈,并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一定的技術轉移。如今,當臨海模具業決定進軍高端市場時,卻遭到日本企業的"圍追堵截",對其進行設計封鎖、技術封鎖,甚至市場封鎖。這樣的事例在長三角內比比皆是。 

        加快產業升級是惟一出路 

        專家們認為,"鳳凰涅后才能重生"。只有擁有大批的專有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占據戰略制高點,才能牢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長三角地區必須加快推動產業升級,才有可能避免大起大落的局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后凱研究員認為,必須從產業準入上下工夫。 

        應通過財稅、金融等手段支持長三角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對一般性制造業,必須從嚴控制新上項目,嚴把土地、信貸閘門,在節能、環保、技術、勞動用工、安全生產方面制定和執行比其他地區更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加工貿易發展,嚴禁高耗能、高污染項目落戶。 

        劉志彪教授則指出,必須優先發展生產型服務業。2006年長三角地區的服務業占GDP比重僅為41%,甚至落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還將工業內部的結構調整作為產業升級的著力點,顯然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長三角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應從走"低道路"轉向走"高道路",就是要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營銷、售后服務、金融、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給長三角制造"裝上大腦"、"安上心臟"、"插上起飛的翅膀",逐步走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安阳市| 宝坻区| 玉山县| 永兴县| 平定县| 潢川县| 卓尼县| 威海市| 望城县| 射洪县| 修文县| 平安县| 乌什县| 曲周县| 张家口市| 盱眙县| 淮北市| 廉江市| 阳信县| 金门县| 孙吴县| 平陆县| 台南市| 斗六市| 神农架林区| 平邑县| 河东区| 平顶山市| 克东县| 清原| 仙居县| 景宁| 松江区| 洪湖市| 遂宁市| 玛曲县| 依安县| 抚远县| 常熟市|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