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又添新軍 瞄準3G市場排兵布陣
——
因勢利導
“嚴重過剩”,這是業界對國內手機市場的統一形容詞,“牌照過多”也被人們所詬病。相對于此前眾多知名家電、手機企業對于牌照的爭奪,新獲牌照的這四家企業可謂是“無名小卒”。至此看來,幾乎所有上馬手機業務的知名企業都獲得了牌照,包括華為、長虹、多普達、海信等。并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也加入了進來。
信產部統計數據顯示,1-5月,我國手機產量達22598.9萬部,同比增長33.7%。而在此前,發改委就發出過預警,“目前手機市場供大于求,產能不斷增長,行業投資風險加大,提示擬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慎重決策。”
對于整個手機市場來說,新廠商的加入雖然導致產能過剩,但同樣也會給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競爭加劇也會導致并加快市場的重組,這種重組也有助于整個手機產業的健康發展,如可以避免激烈的價格戰、提高服務水平、減少產品同質化等。
國產手機只有擁有自主的研發能力,并不斷提升、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是長久發展壯大的根本之路。
3G的誘導性因素
對于即將到來的3G時代,擁有牌照就等于擁有機會。數據表明,在未來兩年內,新興的3G終端市場年增長率將在5%至10%之間,規模約在1000億到1200億元之間。對于國內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龐大的利潤足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3G領域不可預料的變化,也使企業想盡一切辦法欲躋身到手機行業中。
被市場頻頻證明的是,新進廠商往往能借助新技術的應用,登梯而上、發展壯大。在三、四級甚至更小的市場,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手機企業有著自己的優勢。可以預見的是,在3G時代,他們能發揮規模小、反應速度快等主要特點,第一時間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生產的機型和價格。
而且,中國地域廣大,消費差異明顯。所以,即使是3G的到來,一些中小型企業仍然有機會。走細化市場的戰略對于規模不大、資金并不雄厚的企業較為現實。考慮到龐大的中國消費群體,僅僅一個省市就有近千萬的手機需求,因此,區域分銷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
總之,現在的手機行業不管對已進入的企業,還是對未來的新進入者,都仍然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發展平臺。變幻莫測,機會無窮,這就是中國的手機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