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百強大而不強 營收利潤相脫節
第21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近日揭曉。在營業收入榜上,海爾集團以2006年1080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第二,僅次于并購了IBM個人電腦的聯想集團。而截至2006年年末,海爾集團擁有專利數7008項在代表科研能力的專利榜上高居榜首,第二名是華為,其專利數為2575項。在利潤榜上,海爾也僅次于華為,以15億元列居第二。
然而,喜訊卻難以掩蓋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諸多“瘡疤”。其一,出現了7家虧損大戶;其二,研發投入比較低;其三,利潤率呈下降趨勢。聯系到前不久美國的《商業周刊》發布的50強排名和全球最具創新力25家公司排名,無論從企業收入、贏利和創新能力上,無不令我們相形見絀。
龍頭效應增強
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第21屆電子信息百強2006年總收入達到11236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其中,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分別以1389億元、1080億元的收入位居前兩位。
來自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就經濟運行司的數字顯示,第21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2006年總收入比上屆增長16.9%,占行業總量的23.7%。在產品生產銷售方面,百強企業已成為行業的主力軍,經濟集中度繼續提高。僅彩電一項,2006年百強企業彩電銷售7124萬臺,占全行業85.1%。
企業利潤方面,華為繼續以41.4億元的利潤和74.4億元納稅金額位列百強企業之首。排名前10位的企業營收之和達6035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量的53.7%;利潤總額28億元,占百強企業利潤總額12.7%;上繳稅金167億元,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47.7%。
此次電子百強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有了大幅增加。2006年研發經費投入434億元,比上年增長21.1%,研發投入強度(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9%,比全行業平均水平(2.1%)高出1.8個百分點。
“含金量”降低
然而,光環的背后卻存在諸多的問題。本期電子百強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7家巨虧企業的入圍。業界普遍認為,中國電子百強的低利潤狀態短期難以改變,全球電子業的快速跌價特點在考驗全球所有的電子企業。
在全球電子產業鏈條末端的中國電子制造業的贏利難度是全球最大的,所有企業活動都必須在高速奔跑的馬背上完成的追隨型電子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以聯想為例,電子百強排名第一的聯想,卻在世界500強中排名暴跌,這的確讓人大跌眼睛。從排名上看,聯想的排名從去年的110名,跌至今年的337名,排名竟然下降了227名。
本以為收購IBM的PC部門,聯想的品牌影響力應該有所提高,加之聯想的“體育營銷”,應該是更上層樓,但沒料到的是品牌的大幅縮水。這至少從某種角度說明,聯想在并購IBM PC后的兩年內,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另外,大家始終認為是自主創新最強領域的服務器的排名被擠出前十。盡管聯想、浪潮服務器在國內的市場仍在增長,但從全球的角度看,他們的競爭力正在下降。
加快自主創新
要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結構性矛盾,關鍵在于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有專家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積極促進資金、人才、政策“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百強企業是提升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當前,要充分發揮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的中堅和帶動作用,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結合“十一五”專項和國家重點工程,關注高新材料、元器件、專用設備、基礎軟件和集成電路等產品的研發。
同時,信息產業部百強調研組反饋的情況還表明,部分百強企業認為,在堅持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前瞻性、共性技術研發的投資,帶動企業和社會資金的進入。政府還要努力營造好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環境,加強科技攻關的統籌規劃,建設必要的共性技術開發平臺,推動資本市場的完善,發展一批高水平的專業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