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手機電視標準免費背后:以市場反撲國標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國標委”)組織的手機電視國標評選已進展半年,但早于去年10月就推出CMMB(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的廣電總局廣科院卻依然暫不參與。
據本報記者了解,廣科院的缺席與去年國標委組織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有關。“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一直難以產業化,系統內部對國標委主導的手機電視標準的產業化能力表示擔憂?!睆V電總局科技司人士對記者表示。
僵持的關鍵時刻,6月10日,CMMB工作組突然對外宣布,在未來兩年內,其基礎專利持有方廣科院將完全免去下游廠家使用CMMB的基本專利許可費,免費期過后也僅象征性地收取1元使用費。
業內人士認為,CMMB顯然試圖以此來拉攏下游廠商,以市場規模反過來沖擊國家標準。
地標“積怨”
從國標委今年1月開始征集手機電視國家標準草案至今,CMMB一再聲稱不會向國標委提交方案。廣科院電視所所長楊慶華聲稱:“CMMB已經是廣電的行業標準,不需要再申請什么國標?!?/P>
廣電總局人士對記者表示,對國標委評選手機電視國標,CMMB一直存有異議,而過節是去年8月底出臺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廣科院的標準從地面傳輸國標中出局,廣電系統內部難以接受”。
記者了解到,在2001年開始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競爭中,廣科院曾經提交自己的TiMi系統方案,當時的研發單位是泰美世紀科技有限公司。泰美有關人士在標準出臺前曾表示,在對系統性能進行全面評估顯示,廣科院的TiMi系統性能表現非常出色,最終很可能勝出。
最終,由中國工程院牽頭提交的清華方案和上海交大方案的融合方案勝出,雖然號稱中間也吸取了廣科院方案的一些建議,但TIMI方案基本出局。
在地標出局兩個月后,廣電總局率先頒布了基于廣科院STIMI技術的CMMB標準為行業標準,意圖在手機電視國家標準的爭奪中占據先機。有消息稱,STIMI技術標準是在原TIMI標準基礎上修改而成。
然而,信息產業部方面對CMMB并不認同,并向國標委建議在多種方案進行“擇優”競爭。今年1月,國標委正式向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及社會各界征集手機電視標準草案。
廣科院人士透露,廣電方面一開始也有意提交國家標準的草案,但看到手機電視國標工作組的成員組成與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如出一轍后,就逐漸放棄了競爭國標的念頭,轉而將主要精力放在加速產業化上面。
廣電總局科技司有關人士表示,即使國標委讓其他標準成為手機電視國標,但最終還是要產業化來說話。之前的地面傳輸標準,由于融合方案中芯片和設備沒有真正量產,強制推行時間無奈延遲。
效仿AVS模式
CMMB宣布的免專利費策略,與國家音視頻編解碼標準工作組(AVS)的專利模式如出一轍。
記者了解到,AVS在2006年3月正式成為國家標準后,就提出了每臺終端設備象征性收取1元專利費的模式,希望能拉攏終端企業放棄此前使用的MPEG2、MPEG4編解碼標準,這樣每年可以節省10多億元專利費。
與AVS類似的是,CMMB宣布專利免費也是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終端企業的支持。
據悉,目前參與CMMB組織的企業已有120家,其中有芯片供應商泰景、FCI、創毅視訊等10多家,終端有聯想移動、華旗資訊、中興通訊等近10家企業。CMMB標準包含傳輸技術、視頻、音頻、信道傳輸、協議等組成部分,目前已得到信息產業部劃分的2.5GHz頻段的25M帶寬資源。
但對于產業化的前景,廣電方面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因為終端廠商長期以來是由信息產業部管理的,而且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密切。
此外,數字電視“地標”也曾采用過這種模式,但對產業化幫助卻不大。
國標難題
盡管廣電總局專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試驗管理的通知》,強調未經廣電總局批準,任何單位不得擅自在廣播頻段和非廣播頻段進行任何形式的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試驗,但電信運營商方面并未止步。
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研究工作組公布的手機電視發展路線圖是:2006年底,完成地面補點試驗網建設,進行系統的試驗。2007年中,完成地面補點示范網建設,開始商用試驗。2008年上半年,啟用衛星系統,形成全國網絡,正式開始運營,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服務。
近期,信息產業部又向國標委提交了CDMB手機電視標準方案,希望能通過目前提交的北京新岸線的T-MMB、華為的CMB以及凌訊科技的DVB-H的"集團軍"優勢,來獲得手機電視國家標準的地位。
然而廣電的拒絕入局讓手機電視國標的出臺陷入僵局。
信產部電信研究院有關專家透露,信產部一直在兩個層面推進手機電視工作,一個是政策層面,加快行業標準的制訂和政策的出臺,另一個是運營商層面,正在進行技術的研發和各個大城市的試商用工作。
盡管手機電視標準還沒有最終定論,但是一定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說法讓手機電視的未來逐漸清晰,國內終端廠商在這一產業中的機遇也愈來愈明朗化。
紅外熱像儀相關文章:紅外熱像儀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