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觀火:看愈演愈烈的分裂與整合案(二)
在2月28日的美國Electronic Summit2007上,我們訪問了Mentor Graphics公司的CEO(首席執(zhí)行官)兼董事會主席Walden C. Rhines,從他那里得到啟發(fā),深感多年來半導體業(yè)的分裂與整合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深刻動蕩過,例如,大的IDM(集成器件制造商)漸漸失去了一張有力的王牌——制造,轉而向設計進軍。老虎也強強聯合,結盟化成為了今天的主旋律。設計世界是平的——新的跨地域的商業(yè)模式形成。
IDM向Fab-Lite演化
Walden的講演中說到,今年1月中旬開始,半導體業(yè)出現了某些急劇而重大的變化,第一,并不那么讓太出人意料的是,NXP,即前Philips,宣布退出Crolles 2的開發(fā),而且,很快在一個相關的新聞發(fā)布中,他們宣布,將依靠與TSMC(臺積電)的合作來推進研發(fā)。同樣不那么太出人意料的是,ST(STMicroelectronics)折了回來,重新確認了Crolles 2的可行性和參與的決心。新聞界就開始琢磨誰會改變自己所忠于的陣營。
好戲還在后頭,真正震撼世界的,是Texas Instruments這位巨人宣布,他們將“與我們的Foundry(芯片加工廠)伙伴協作,我們接下來在世界級的Foundry上生產基于這種技術的,而具體委托哪家生產將與哪些Foundry廠商們與合作無關。”這可偏離了這家設計、制造、封裝一體化的集成器件制造商(IDM)原來的態(tài)度:“我們現在要在完成45nm工藝開發(fā)后就停止”。
我們此時聽到Freescale宣布,他們要改投IBM陣營,改變自己搞開發(fā)的方式。
結盟去
半導體行業(yè)的結盟運動愈演愈烈。不少聯盟涌現出來,Crolles囊括了歐洲的一些大廠商,Freescale、IBM與之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的Intel幫、AMD派,日系廠商也結成了聯盟,世界范圍內的ARM生態(tài)環(huán)境,MIPS集團。有些公司透露,即使與聯盟合作,也將與Foundry攜手,設法與Foundry的工藝保持一致,根據其工藝進行設計,依賴Foundry來為其提供高級的數字CMOS技術。
圖 半導體業(yè)的聯盟
眾多的活動,改變了半導體行業(yè)的結構和方法學,特別是對于那些設計、制造一體化的大廠商(IDM)來說。您可想象,如果TI不去開發(fā)自己的工藝技術,那又如何樹立自己的鮮明特色呢?他們打算在設計方面添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些新東西了。在歷史上不乏那些靠設計來體現其主要價值的Fabless(無半導體生產線)公司。所以,為什么TI就不行呢?
另一方面,工藝方面的鮮明特色也同樣重要,IDM們被公認為能在未來生存下來的公司,因為他們能同時控制流程和設計。這里就有一家說了,要通過設計來體現其出眾之處。那么,你如何通過設計來實現與眾不同?如果公司沒法擁有獨特的工藝技術,又該采取什么措施呢,以實現毛利率最大化?答案就是,設法通過設計技術來讓自己與眾不同。
IC設計技術主要包括:讓芯片所采用的架構具有獨有特性,在芯片中融入具有專有的知識產權的模塊,或者在實現低功耗、更高的性能以及實現方式方面具有很強能力,或者他們的成本極低或者成品率很高。
設計業(yè)延伸到全球
之后呢,商業(yè)模式發(fā)生了轉變:設計成為了全球電子工程師的事。例如,EDA廠商ESilicon、VeriSilicon拿過你設計,將其變?yōu)榘鎴D設計,有時甚至進行邏輯設計。他們對芯片開出的價碼要比你預期的低。以VeriSilicon為例,他們雇傭美國有經驗的工程師。他們按照每芯片多少錢來開價,而這個價碼對你來說很不錯,你就讓他們來設計版圖。這些在美國的工程師說著中國的普通話,他們花半年時間到上海,教授上海的設計者們如何設計版圖,然后由這些設計者來進行設計,他們則監(jiān)督這些設計者運用我所講過的這些技能,實現高效率的版圖設計。
上海的價格水平很高,但為什么他們去上海?其實,上海的設計者又跑到成都,訓練那里的設計者來完成版圖設計。
商業(yè)模型日趨全球化,首先這些公司由于從多家小公司那里取得設計,并捆綁到一起,而獲得批量上的折扣。他們有大型的、成本相對較低的離岸設計中心,而且可以以之培訓所需的專業(yè)技能。他們不僅能從Foundry拿到折扣,有時還能利用Foundry間的對立差異來獲利,譬如拿中國大陸的價格來跟臺灣的相比,等等 。其中的一些廠商,如設計Playstation II的圖形芯片的ALchip,有著有經驗的設計師,能拿出很好的設計,并實現極高的成品率。Sony就很愿意購買他們的產品,無論他們的產品來自于自己的Fab還是TSMC,因為可以獲得較低的成本。事實上,這樣的新型ASIC公司很多,包括小公司,所以不愿意下功夫的版圖設計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總之,現在是個設計的時代。世界是平的。但是,這個絕好的機會我們中國能把握住嗎?
這使筆者聯想到中國的服裝。我國成為了服裝制造大國,一些國家為了抵制我國的低價,還出臺了反傾銷法案。但是,因為沒有品牌,因此1億件服裝的成本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因此,走設計之路,是否會重蹈服裝之路覆轍?
筆者的一點建議是:因為我國的設計積淀不夠,只能從低起點做起,但不能因為毛利率低,就失去自己的品牌和理想,應該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壯大自己。同時,除了模擬電路以外,堅持走fabless道路。
圖 Fabless增長了6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