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誰能挖得TD終端第一桶金
TD-SCDMA終端市場已經越來越清晰,當今年10月份TD-SCDMA網絡建成后,對TD-SCDMA終端的采購也隨即展開。從2003年開始,國內終端企業就在跟蹤TD-SCDMA的發展,而當TD-SCDMA的市場真正來臨,我們卻發現:淘這第一桶金,國內企業并非十拿九穩。
TD終端拉開差距
在去年香港ITU電信展上,TD-SCDMA組團集體亮相而且展示了眾多的終端產品,可以說國內終端企業拿出了不少款TD-SCDMA終端。但一個現像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在大唐移動、鼎橋通信、中興通訊、中國普天等設備企業的現場演示中,不約而同都選擇了三星的一款TD-SCDMA手機SGH-T578。鼎橋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星的TD-SCDMA終端業務集成多,性能比較穩定,所以廠家做演示的時候都愿意用三星的。據三星通信技術研究院TD-SCDMA項目負責人付曉宇介紹,SGH-T578終端在2006年的規模網絡技術試驗的測試中,通過了SMS、MMS、WAP、JAVA、流媒體、VT等多項業務功能測試,并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大唐移動與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聯合路演車上,記者看到比較吸引參觀者的機型主要有三款,一個是大唐移動新推出的一款雙模手機,據說當時還沒有命名,速率達到了384Kbps,流媒體的畫面十分流暢;一個是三星的SGH-T578;還有一款是華立的手機,傳輸穩定,但功能比較少。
國內終端企業在TD-SCDMA上的發展情況在2006的規模網絡技術測試中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一直在跟蹤TD-SCDMA終端的如波導、海信、TCL、廈新等一批企業,在第一批入網測試終端名單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星、LG以及中興、華立、大唐移動等企業。為何起步較早的這些國內終端企業在TD-SCDMA競賽中落后?
國內企業創新實力不足
針對目前國內終端企業在TD-SCDMA發展的現狀,《中國電子報》記者獨家采訪了TD-SCDMA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
楊驊認為,終端的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創新的意識不夠。
從手機的發展歷史來看,終端做得成功的絕大部分是系統廠商,如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三星這些手機大廠,都具有系統設備研發的實力,包括正在終端市場興起的NEC、LG、中興、華為等,也是如此。
而他們之所以會比較成功,是因為系統設備企業在電信業的發展中知道,要在市場來臨之前的幾年中就開始投入,較早地運籌帷幄,而沒有前期的投入就沒有未來的市場,因此他們在終端的研發上投入也比較早。而消費類電子企業在手機市場的發展經歷則不同,他們在技術上的積淀比較少,一般不涉及手機的核心技術,擅長于在成熟的手機平臺上做一些外殼、人機界面上的開發,因此他們不愿意在一個長期市場上做提前數年的投入。
楊驊說:“在TD-SCDMA終端中,盡管消費類企業的起步比較早,但現在排在前列的反而是三星、LG、中興、大唐等企業。目前TD-SCDMA終端企業的現狀也是我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這與我們的企業是否投入、投入力度有多大關系很大。”
據介紹,三星在當時TD-SCDMA網絡環境還不具備的條件下,自己花大力氣建網絡環境,以加速終端的成熟,而且在業務的集成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一款手機機板先后改動11次才最終定型,相比之下有的國內企業僅做2次改動就做了產品定型,在先期技術研發中的意識差距,導致了在目前市場競爭中的被動。
其次,手機企業的技術能力差距明顯也是重要原因。
手機終端不是一個單一的消費產品,它與網絡環境緊密相連。當網絡環境成熟,手機平臺成熟,手機企業間的差距主要在產品質量和市場推廣。但TD-SCDMA終端是在網絡環境搭建的同時做產品的研發,因此具備系統設備研發實力的企業有更明顯的優勢。因此在TD-SCDMA終端起動期,尤其在TD-SCDMA終端平臺并不穩定的時候,消費類電子企業沒有能力來加速手機平臺的穩定,這也是國內大部分終端廠商與國際大型終端廠商的現實差距。
楊驊說:“我相信后面會有改觀,隨著規模網絡的試驗和手機友好用戶的發放,通信平臺越來越成熟穩定,國內手機廠商在此基礎上做人機化的開發速度會很快。而且TD-SCDMA終端的市場需求已經出現,國內企業長于目標出現后快速地集成業務功能,今年后半年他們會發展很快,如聯想、廈新、海信等企業都會很好地發揮作用。”
TD并非國內終端業囊中物
2003年、2004年國內終端企業一度占據了國內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以波導、TCL、夏新等企業為代表,他們通過產品代工的方式,大力擴展銷售渠道,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業績。但隨著擁有技術實力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企業在國內渠道市場的精細化管理,目前國內終端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步步下滑。
作為中國提出的3G國際標準,TD-SCDMA曾被認為會是國內終端企業趕超的良機。在客觀上TD-SCDMA也給了國內企業諸多機會。早在2004年,作為推動TD-SCDMA產業化的重要組織TD-SCDMA產業聯盟,就將波導、TCL、海信、重郵信科、英華達、迪比特、聯想等一批企業吸收進來,希望以TD-SCDMA標準帶動國內終端企業在手機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從2004年開始,TD-SCDMA的產業化進程加速,部分國內終端企業也獲得了TD-SCDMA產業化專項的資助,在2005年、2006年TD-SCDMA產業飛速發展的兩年中,大唐移動、鼎橋、中興、普天四家系統企業的測試實驗室均向終端企業開放,許多TD-SCDMA內部會議都向國內終端企業敞開大門。
機會稍縱即逝,當TD-SCDMA已經發展到面向消費市場時,TD-SCDMA終端產業的開放已是大勢所趨。據介紹,摩托羅拉的第一款TD-SCDMA手機已經通過信息產業部的入網測試;諾基亞也將在明年推出TD-SCDMA手機。
一位多年從事推動TD-SCDMA發展的業內人士不無憂心地告訴記者,我們國內的終端企業技術創新意識與國外終端企業差距十分明顯,尤其是消費類電子企業進入手機市場后,獲得效益的同時沒有研發意識,大多數靠代工、靠手機設計公司做產品,他們在市場中的抗風險能力十分弱。
據介紹,今后在TD-SCDMA終端手機中,活躍于市場的企業可能從他們中間產生:中興、華為、聯想、海信、夏新、華立、三星、LG、諾基亞、摩托羅拉、NE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