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盲目創業失敗一元錢賣公司
2000年9月,胡騰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貿易專業。2002年7月,胡騰陪當年畢業的一位學兄參加大學生招聘會。然而,忙活了一整天,他的學兄和其他大部分畢業生一樣,最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件事對胡騰的觸動很大,他想如果開辦一家公司,幫助大學生找工作,然后收取一定的中介費,既幫助了大學生就業,又為自己找到了工作,豈不是雙贏?
2003年7月,胡騰詳細寫了一份籌辦公司的計劃書,然而深諳市場風險的父母堅決反對。見過不了父母這一關,胡騰找到姨父談了自己的想法,姨父被胡騰創業的激情所感動,決定支援他3萬元。在姨父的游說下,胡騰的父母終于松了口,給了他5萬元的“創業基金”。
擇址武漢
有了資金,公司設在哪呢?
胡騰思索開了:北京成本高,上海朋友少,西安位置偏。思來想去,胡騰把創業的首選地定在了九省通衢之地——武漢。
胡騰的6位同學又湊了4萬元,成了他公司的股東。加上他河南高中的同學,胡騰的公司共有8名股東。
2003年7月,胡騰來到武漢考察市場,把公司辦公地點選在了高校林立的洪山區匯通大廈。
8月27日,胡騰正式注冊成立了思邁人才顧問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并建立了專業的人才網站——思邁人才網。思邁公司的主旨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人才評估、咨詢、培訓、交流、獵頭、人事代理等服務,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求職培訓、素質測評、推薦安置工作等服務。
開業之初,由于人才網絡、企業網絡沒有運作起來,各種服務項目沒法開展。于是,胡騰決定從最基礎的為大學生找家教和其他兼職做起。
經營失敗
為便于工作,胡騰在武漢各高校聘請了24名代理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大學生寢室電話,散發公司傳單,召集召開大學生求職聚會等。這些聘請的代理人作為公司的員工,由公司發工資。胡騰給他們開的工資是200元/月的底薪,外加0.1元/張的傳單派送費,他是按北京的通行價格來實施的,在實際運作中,胡騰才發現,按武漢標準,這些工作僅需50元的底薪便足夠了。
為了宣傳公司,胡騰決定散發一些廣告來提高公司知名度。設計好宣傳單后,胡騰分別給12家廣告公司打了電話,讓他們先報出價來。按照設想,思邁公司準備印制8種宣傳品,預算資金是8000元。為贏得較低的價位,胡騰決定采取競標的方式進行。12家廣告公司經過競聘,胡騰選中了一家叫價較低的廣告公司。但是,這家以低價位贏得了合同的公司在拿到合同后,又對胡騰展開游說:如果按照胡騰的設想,這樣的廣告是如何如何達不到宣傳效果,必須怎樣怎樣印刷才行。胡騰經不住業務員的游說,很快改變了原來的方案,結果8000元的預算僅印制了3種宣傳品,便沒有錢了。
家教首先要聯系學生,按事先的構想,9月至10月是思邁免費服務期,9月底前發出的2萬張傳單,應有2000-3000人成為思邁會員,公司將為成為會員的大學生免費服務。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懷疑思邁免費服務的真實性,很多學生不敢來。到9月底,僅有500名學生來報名,因仍有人持懷疑態度,150人在辦卡時故意填錯了身份證號,實際入會的僅有350名會員,會員卡做好后,卻又有150人因擔心收費沒來領卡。最后,2萬張宣傳單換來的僅是200名免費會員,大大低于原先的設想。
聯系學生不甚理想,家長方面也受到了挫折。為取得家長需求信息,胡騰花了5000元在報紙上刊登了廣告。最后,5000元廣告換來的僅是35個客戶,且多需的美術、音樂等特殊家教,最終沒有做成。
一元賣公司
到2003年10月8日,公司12萬元的創業資金已花去了5萬多元,卻沒有任何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胡騰開始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管理一個公司,決定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10月10日,經理人正式接管思邁公司,但僅接手一個星期后,經理人便辭職不干了。
當初一起投資的6名同學見狀,抽走了4萬元的股份。最后僅剩下胡騰高中的一個同學堅持著和他一起干。
“是該結束了!”胡騰盤點發現,3個月的時間,公司凈虧7.8萬元。面對這種情況,胡騰決定將思邁轉讓給真正有志于從事人才中介的公司或個人。他提出的條件是接手人不能變更公司的辦公地址,不能變更公司的營業項目。2003年12月,他以1元錢價格把思邁轉賣給了一個博士生。
點評:
對于比較盲目的創業者,面臨失敗也是比較常見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起碼要明白三點:
一是準備做什么?
二是目標客戶是誰?
三是準備怎么做?
從頭到尾,胡騰連這三個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所以失敗是難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