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集成電路芯片產業發展現狀性能參數
隨著技術的發展,系統芯片本身已成為一部高技術的整機,它幾乎存在于所有工業部門,甚至決定一個國家的裝備水平和競爭實力。美國半導體咨詢委員會在給布什總統的國情咨文中稱其為“生死攸關的工業”,韓國稱其為“工業糧食”。正因為如此,芯片產業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為迅速和競爭最為激烈的產業。國家《信息產業“十五”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軟件、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是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競爭力的核心。《綱要》還指出:美國、日本在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霸主地位是由于他們掌握并壟斷著核心軟件、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設計與生產。加強核心軟件、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設計與生產是“十五”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海信歷時四年潛心研發的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處理芯片正是電視的一顆心臟。
數字電視常用的三塊核心芯片是:接收與解調芯片、解碼芯片和數字視頻處理芯片。其中,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不僅在開發設計上是最見功夫的芯片,也是最有開發意義、份量最重的一款芯片。因為它不像其他芯片已經有固定的程式可以直接“拿來”,而必須自己從許多基本算法做起,可以重新與發展的空間較大。由于運動圖像的效果與質量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因此,同類視頻處理芯片的技術水平和效果差異往往是明顯的。
如今,芯片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它包括芯片前期設計、芯片制造、封裝和測試。有人測算說,芯片1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元的增長。
中國年產7000多萬臺彩電無一國產“芯”
統計顯示,僅2004年上半年,我國用于芯片進口的外匯即達到262億美元,我國芯片生產量僅占使用總量的3%,而出自我國企業設計的芯片占中國芯片使用量的比例為0。就彩電業而言,根據公開的數據,截至2004年底,我國境內共有彩電企業68家,年生產能力8660萬臺,實際年產量7328.8萬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絕對最大的電視生產國。然而,這7000多萬臺電視機中所使用的核心視頻處理芯片均為進口,竟無一片“中國芯”。
“彩電大國”并非“彩電強國”,高額的上游利潤都被國外企業所賺走,而國內制造業只能賺加工的錢,以價格戰、低成本廝殺,賺取產業鏈中的微利。
而整個國內芯片產業境況也不容樂觀。
2003年,我國芯片進口累計416.7億美元,貿易逆差340億美元,超過當年全國進出口25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值。近兩年來,芯片貿易逆差年均增幅達60%。芯片已超過飛機成為美國對華第一大出口商品。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上半年我國芯片進口262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中國芯片的需求量還將達到700億塊,屆時中國作為設計、生產芯片的弱國和消費芯片的強國這一矛盾將日趨激化。
另一方面,我國芯片制造的核心技術、關鍵設備、IP核、關鍵原材料等長期依靠進口,由于西方國家的出口限制,我國在芯片技術、設備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扭轉。國內芯片設計公司規模偏小、技術落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2004年,全國芯片設計公司前10強的產值之和僅5.4億美元,尚不及美國排名第十的設計企業Conexant公司6.5億美元的產值。國內芯片制造企業幾乎都是代工廠,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擁有自主產品和自主品牌的公司鳳毛麟角。
隨著芯片的高度集成,中國企業自主能力越來越弱
“9.21臺灣大地震”同樣也是芯片產業的一場地震。臺灣芯片制造商占據世界市場份額的5%,地震發生后,盡管在臺灣的主要半導體廠商的生產線沒有遭到破壞,但停電使芯片生產停頓下來。當時一位韓國分析家稱,至少在短期內,臺灣的大地震很可能會使世界芯片價格上揚。64兆dram芯片將會超過15美元。而這次地震也造成了中國彩電等整機廠商的“芯片荒”,不得不等待大的芯片廠商排期和計劃,仰人鼻息。中國企業不掌握芯片技術、受制于人的境況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芯片在電子整機中的價值已不斷提高;芯片的價值已成為信息制造業產品的核心支撐。有人曾比喻到:在信息產業發展中,軟件是大腦,集成電路是心臟。有業內人士評論,目前中國在大腦和心臟方面的核心技術水平至少與國外相差10-15年或者說兩到三代。所以,盡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卻是大而不強的“亞健康”狀態。中國目前只能稱得上是一個世界加工廠,是典型的“中國制造”而非“中國創造”。這一被動格局的產生原因正是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空芯”難題所致!
首先,芯片技術是整機的技術水平標志,體現著關鍵的知識產權和主要的附加值-----失去了芯片設計和芯片制造,產品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更無從談及緊扣行業潮流進行功能開發。不掌握芯片技術,整機產業實際上變成了加工業或組裝業。其在市場競爭中是不可能掌握主動權的。中國在手機、計算機、消費電子等許多產業方面,由于自主芯片技術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原始創新的自主專利核心技術與集成電路和應用整機之間的緊密結合也難以實現。中國企業在賺取市場利潤同時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外國企業靠核心芯片技術坐享其成。
其次,芯片對整機產業及其終端的發展也擔負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產品同質化,使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日益陷入困境。國內,惡性價格戰屢屢爆發,中國企業本就微薄的利潤更陷入泥潭;國際市場上,從DVD、手機、數碼相機,到轎車、摩托車、甚至打火機,國外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動輒將知識產權大棒揮向中國企業。造成這種內憂外患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企業在核心芯片技術上的難以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