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出臺就業促進法的四大期待
期待一:一個平等的就業環境
某高校化工系的王婷(化名)談到就業情況,她的心就涼了一大截:“我的專業方向是目前比較熱的煤化業,但就因為我是女生,用人單位連我的簡歷都不看一眼,就拒絕了。像機械工程、材料冶金、礦物加工等理工類職位,一般都是限招男性,很多女生只能望崗興嘆”。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除了工作性質不適合女生外,從企業的效益上考慮,女生參加工作后要結婚生育,撫養孩子,這期間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對公司的發展可能會有影響。
王婷說,針對就業歧視問題,雖然國家有相關規定,但每次面試,企業都不會直接說不招女生,而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就業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據了解,形形色色的就業歧視還有身體歧視、年齡歧視、地域歧視、學歷歧視等。王婷等許多同學表示,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
草案鏈接:第五條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年齡、身體殘疾等因素而受歧視。
期待二:無償就業服務力度加大
前不久,大二學生孫麗在校園BBS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某中介公司稱有大量崗位急招學生兼職。孫麗和她的同學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這家中介公司,公司的人稱有大量發傳單促銷的工作急招學生兼職,但要求每人交50元的中介費才能介紹工作。為了盡快兼職賺錢,她們便同意了,中介公司又要求孫麗回校等待。之后,孫麗多次打電話給中介代理人,希望提供兼職崗位,對方卻以各種理由推托。之后,孫麗和她的同學再次找到這家公司,原代理人則避而不見,公司也堅持不肯退還她們的50元中介費。
據孫麗反映,她的很多同學曾通過各種中介公司報名申請兼職工作,但交錢后大部分公司沒有給他們提供工作。所以建議就業促進法規范職業中介,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就業服務力度,應當明確職能部門的職業介紹是無償的,還應當規定逐步取締經營性的職業介紹機構,對暫時保留的這類機構也應當進行嚴格的管制。
草案鏈接:第二十九條規定,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誠實、守信、公平、公開的原則。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利用職業中介活動侵害求職者的合法權益。
期待三: 校企互動增強就業能力
大三的學生劉飛一直為實習單位的落實而苦惱,學工商管理的他從年初就開始尋找實習單位,但許多單位都以專業不對口為由拒絕他的請求,至今都一直沒有落實實習單位。許多已經就業了的學生也都表示,現在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并不對口,但是為了就業,就算不對口,也只能重新開始了。而一些企業也表示,現在想要找到與公司專業文化匹配的人才太難,一部分學生所學的專業與企業用工人才需求脫節。
有學生呼吁,為促進大學生就業,應該將企業和高校的互動制度化,讓高校按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培養人才,企業將上崗人員的工作信息反饋給高校,以便高校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企業自己也要建立職工培訓制度,讓職工盡快融入企業。
草案鏈接:第三十六條和四十一條規定,國家依法發展職業教育,鼓勵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企業應當建立職工培訓制度,有計劃地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
期待四: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業
肖先生從2005年南昌大學畢業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現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隨著企業越做越大,資金的缺口就越來越大,企業發展遭遇資金瓶頸。肖先生也曾想過申請小額貸款,但是手續比較麻煩。他說,剛剛畢業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幾乎沒有任何創業資金,也沒有資產可作擔保。創業,非常困難。
建議國家能對大學畢業生的創業予以法律上的明確支持,同時地方也應該放開金融信貸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的創業者。
草案鏈接:第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有利于促進就業的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增加就業,對自主創業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小額信貸等扶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