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子工業繼續挺進
2005年2月A
(編輯人語)日前,TCL公司總裁李東生針對其接連兼并外國公司的談話說,他的榜樣是韓國的三星電子公司,要把公司做大做強。的確,這方面三星是稱典型,但它的發展也離不開所處大環境,故發表本文,供業界上下人士參考。
一般概況
進入21世紀后,韓國電子工業生產年年向上,已從2001年的536.5億美元提升到2004年的697.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9.2%。韓國已成長為世界電子工業生產大國之一,僅次于美、中、日而列世界第4(表1)。電子元器件、通信、消費電子和辦公設備等均已名列世界前茅(表2)。韓國歷來是出口導向的國家,2002年電子產品出口值為530.9億美元,占生產的88%,依然是近9成產品供出口。
表1 韓國電子工業生產(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產值
536.5
602.9
640.3
697.9
表2 韓國電子產品在世界的地位
產品
世界排名
元器件
3(位)
通信
3
消費電子
6
辦公設備
6
計算機
8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繼上世紀70年美國稱霸世界,80年代日本領先之后,于90年代崛起,爭鋒世界。韓國在三星的Hynix(由現代和LG于1999年全并)引領下,共有100多家半導體有關公司,三星已是僅次于Intel的世界第2大半導體公司,Hynix名列第15。半導體產業是韓國電子工業中的重要支柱,在世界IT和通信泡沫經濟影響下,2001年韓國半導體生產大幅挫落46%,2002年繼續下滑,直到2003年才見增長,2001~04年的年均增長率為9.4%,產值達204.2億美元,獨占電子工業產值的29%。韓國的DRAM生產不僅產量君臨天下,而且技術也傲視群倫。
表3 韓國的半導體生產 (單位:億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產值
155.8
140.0
174.6
204.2
應用為先
當前電子技術發展應用為先已成共識。發展應用,才能開拓市場,提高生產,實現良性循環。韓國在某些電子技術的應用,成果卓著。韓國通信的互聯網應用十分普及,據國際電信聯盟統計,韓國的手機普及率達69%,高于日本(68%)和美國(54%)。而且率先應用寬帶,韓國通過1999年開始的“Cyber Korea 21”和2002年啟動的“e Korea Vision 2006”以及“Broadband IT Korea vision 2007”計劃的推動,成為今天世界寬帶應用領頭羊,號稱“BBC(寬帶)大國”,其寬帶使用率達23.2%,超過中國(13.3%)、日本(8.6%)和美國(8.3%)。
移動電話通信方式韓國也在世界上首先采用CDMA,現在用戶達3500萬人,其中80%使用第三代(3G)的CDMA 2000,從而大大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韓國互聯網的應用在世界同樣居于領先地位,普及率達60%,僅次于北島(67%),而高于美國(55%)、香港(47%)和日本(45%)。互聯網普及,使韓國的在線游戲也作出了杰出貢獻,享譽遐邇。
此外,由于韓國通信基礎設施完善,2003年的電子交易市場比上年增長了32%,達到1960億美元。據聯合國的報告,韓國電子政府的適應系數(0.74)僅次于新加坡(0.75),優于日本(0.69)和馬來西亞(0.52)、中國(0.42)等。
積極投資
電子工業是一門知識密集、投資密集的工業,沒有人才和資金根本無法把工業搞上去。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的調查,2003年韓國的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為7.1%,是該組織中最高的。韓國成人中68%受過高等教育。電子領域一樣十分注重人才教育,每年有關的大學畢業生達24萬人。
政府對研發工作從來不惜投資,20年來韓國的研發投資提高了40倍。2003年政府的研發投資為46.7億美元,占其總開支的4.8%,預計2007年將進一步提高到7%。
韓國電子業界對投資同樣不遺余力,最近特別對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器集中作了巨額投資。據報道,2004年韓國最大3家半導體公司(三星、Hynix和亞南)的設備投資達65多億美元,最大三星公司2004年的投資計劃是在2003年38.3億美元的基礎上提高20%,達到45.7億美元(可與世界最大半導體公司Intel的投資相匹敵),主要投向300mm圓片生產線。Hynix為300mm試運行生產線投資13.7億美元,亞南投資6億多美元。近兩年韓國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市場約世界市場的16%,可見具投資力度之大。
韓國三大平板顯示器公司(三星、LG—philips和BOE Hydis)2003年的投資為26.1億美元,2004年提高39%,達36.4億美元,分別占其銷售值的23%和20%。2003年三星的投資為15.4億美元(占銷售值29%),2004年17.7億美元(18%);LG-philips分別為10.4億美元(20%)和11.3億美元(14%),集中投資6-7代生產線。到2004年三星公司從事半導體事業已有30年歷史,此時更立下宏志,2007年前要在移動電話處理器、平板顯示器用驅動IC、數碼相機用CMOS圖像傳感器、卡用IC以及移動終端用存儲器5個領域成為世界領導。
計劃推動
世界各國在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過程中,制訂和實施各種計劃屢見不鮮,而且都曾發揮過重大的作用,例如日本的VLSI研究組合,美國的Semitech研究聯合體等。韓國也不例外,為開發汽車遠程信息設備和智能卡用SOC (系統芯片),官民合作,組成戰略計劃委員會,2008年前5年共投資5億美元。
此外,為開發下一代電子新技術,進一步鞏固韓國電子信息強國地位,韓國最近出臺了一個2004~2010年的“IT839”計劃,涵蓋電子信息各個領域。
“8”是8項先進服務計劃:①2006年前無線寬帶商用化;②2006年開始數字多媒體廣播雙向服務;③家用網絡業務2007年連接1000萬家;④遠程信息服務2007年用戶保證達1000萬;⑤RFID服務;⑥W-CDMA 2006年大城市開通;⑦地上數字電視廣播2005年全國推開;⑧網絡電話(VOIP)2007年用戶達400萬。
“3”指3項IT基礎建設計劃;①寬帶融合通信網(BCN)—技術開發,計劃2010年用戶達2000萬人;②U傳感器網絡—從農牧產品的管理到環境、運輸、經銷、庫存等有關信息的新經營模式;③下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 2010年全面實施。
“9”指9項先進工程:①下一次移動通信(4G)原型開發;②數字電視廣播(廣播通信融合);③家庭網絡(通信、廣播、游戲);④IT SOC(移動電話用多媒體芯片組);⑤下一代PC(手表PC);⑥配置軟件;⑦數字內容(開發多平臺游戲引擎);⑧遠程信息服務;⑨智能服務機器人。
推廣應用,官民合作,積極投資,計劃周全集中發展,公司做強,出口導向等正是韓國電子工業不斷挺進永遠向前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很有啟迪,值得效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