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聚焦2007年大學生就業 畢業進入民企比例提高

        聚焦2007年大學生就業 畢業進入民企比例提高

        ——
        作者: 時間:2007-03-28 來源:家庭導報 收藏

        據了解,去年全國有120多萬大學離校后至今還沒有就業,加上今年的495萬大學生,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將超過600萬人。那么,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到底有哪些亮點和難點?他們要采取哪些對策,才能找到自已滿意的工作?

          亮點之一:外企實習崗位最熱

          節后長沙人才市場出現第一波招聘熱潮時,湖南百花女性人才市場每天都要接到200-300個電話,其中70%以上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打來的,女生又占了其中大多數。求職電話統計表明,企業實習生崗位受到追捧。

          據湖南百花女性人才市場負責人丁海介紹,由于應屆大學畢業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很多求職者愿意放低身價就業。如一位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的女生,當工作人員問她每月薪資800元的行政工作愿不愿干,她堅定地表示可以馬上上崗。求職崗位中,應聘文員或行政、文秘的人最多;而招聘人數比較多的“業務”、“營銷”崗位,因工作挑戰性強而少有人問津。

          求職電話中,許多人表示要應聘外資企業的實習生崗位。外企實習生崗位每月平均薪資僅千元,有些企業只有420元(低于長沙市最低保障工資)。專家認為,大學生之所以鐘情于外企實習生崗位,主要是因為想建立進入外資企業的通道。

          亮點之二:進入民企比例提高

          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擇業指導處處長曹殊研究員說,近年來針對大學生就業渠道的調查顯示,應屆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比例越來越小,進入民營、三資企業畢業生的比例卻在提高,2004年占23.14%,2005年達到26.45%。2007年進入民企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將會提升很大。畢業生對薪水的期望值也在逐漸接近實際值。

          難點之一:自愿失業者在增多

          有關調查顯示,在就業市場中,一些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有很高的要求,而畢業生在擇業時對企業前景、專業對口、薪酬待遇等也都有高期望值,形成了就業市場的“雙高”傾向。其結果導致一些大學生“自愿失業”,而他們逃避就業的主要途徑之一則是繼續讀書。

          此外,就業學生對就業地區的選擇過于集中,也是造成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有高達62.2%的被調查者稱,即便畢業時在中心城市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及中小城市就業。

          為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近日在全國人大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要從三個方面努力。首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做好各項服務工作,使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能夠建立更加便捷、相互溝通的橋梁;其次,教育部門在招生和教育全過程中要加強指導,使高校畢業生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第三,大學生本人也要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到需要人才的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去。

          難點之二:新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

          記者采訪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發現,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陷入尷尬的境地:單純學習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已經不再受用人單位青睞,取而代之的是知識面較廣的復合型人才。專家認為,這與新聞涉及的行業眾多、要求從業者掌握的知識廣博有關。面對來自非新聞專業求職者的競爭,如何提升自己多方面的素質正成為新聞專業求職者的當務之急。

          將于今年7月本科畢業的小吳近日苦惱地告訴記者,自己學的是新聞專業,找工作時,在幾個新聞單位實習后得到的答復卻是他們希望招聘諸如經濟、法律等專業的畢業生。

          小吳的求職經歷反映了目前新聞媒體招聘、使用人才現狀,很多新聞單位表示,一般的采編人員已經飽和,即使有一些名額,也僅限于招收復合型人才,特別是既懂新聞又懂媒體經營的人才。

          據英才網的統計數據顯示,傳媒業對人才需求最多的職位是“市場、廣告、公關”類,而“文案、編輯、記者”類和“影視、制作”類需求量少。

          對策之一:緊盯發展空間而不是薪酬

          針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關專家提醒說,大學生考察第一份職業應該盯住是否有利于發揮其所長、所從事的行業是否有發展空間,而不是緊盯薪酬高低。

          應屆生在擇業時,避開人才競爭白熱化、生活高成本、工作高壓力的城市,選擇正在快速發展的地區,也可以為自己的就業開拓更為廣闊的天地。

          此外,外語水平是能否順利進入外企的重要條件。

          對策之二: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

          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解決基層人才缺乏問題,不少地方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工作的政策辦法。

          河南實施“大學生村干部”計劃,引導1萬名大學生到基層任職,在招聘會上設立政策咨詢臺,向畢業生宣傳到基層的優惠政策。四川揮動“有形之手”實施宏觀調控,提出了戶籍和人事代理、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科技活動優惠,人事政策、助學貸款償還和考研優惠,自主創業優惠等6大優惠政策。天津堅持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

          為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湖南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和措施,畢業生可對照這些政策、措施,為解決自己就業難找到突破口。    



        關鍵詞: 畢業 求職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安县| 高要市| 福贡县| 汶川县| 玉林市| 卢氏县| 洛隆县| 荔浦县| 那曲县| 安福县| 常州市| 富阳市| 泊头市| 黄陵县| 咸丰县| 承德县| 通山县| 石嘴山市| 南城县| 天祝| 东海县| 阿合奇县| 长治市| 东至县| 廉江市| 石泉县| 邮箱| 拜城县| 沁阳市| 资阳市| 桑日县| 保山市| 蓬安县| 临高县| 浏阳市| 青冈县| 贺兰县| 宜章县| 牙克石市| 遂昌县|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