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研制出電能傳輸“藍牙”裝置
——
非接觸電能傳輸技術是近年來備受國際學術界關注的一項新的能量傳輸技術,即用電設備以非接觸方式從固定電網取電的技術,所以又可稱為非接觸感應供電。這一技術能夠有效地克服有線供電方式存在的設備移動靈活性差、環境不美觀、容易產生接觸火花等問題,特別適用于易燃易爆環境和水下設備的安全供電,可廣泛應用于工礦企業吊裝設備和運輸設備、高層建筑升降式電梯、城市電氣化交通、室內電子設備、生物醫電等領域中電氣或電子設備的靈活供電。目前,新西蘭、德國、日本已成功開發出相關技術,據此研制的設備也已在多個領域投入使用。
由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孫躍教授帶領的課題組,攻克了非接觸感應供電的關鍵技術難題,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并率先研制出了非接觸電能傳輸裝置。重慶市科委近日組織的專家驗收組認為,這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孫躍介紹,重慶大學已經研制出的裝置,能夠實現600至1000瓦的電能輸出,傳輸效率為70%,并且能夠向多個用電設備同時供電,即使用電設備頻繁增減,也不會影響其供電的穩定性。課題組已據此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