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拉動出口的又一駕馬車
習大大訪問英國,核電順利簽下60億元大單。核電正在成為中國的新出口支柱產業。預計2020年核電將帶動投資1.2萬億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845.htm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將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電站,并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將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照此速度,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建設預計投資上萬億元。
記者經多方核實得知,中國將核電站建設作為經濟領域的主要政策之一,已初步達成共識。中國政府已決定在2016年開始的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以每年6~8座的速度新建核電站,并為引進自主開發的新型核電站將投入共5000億元資金。
上述發展核電的政策來自“十三五規劃”草稿,該規劃將在2016年的兩會上正式定調。
記者對比發現,與此前的五年計劃中每年新建3~5座核電站相比,今后將加快速度:到2020年之前,發電能力將提高至5800萬千瓦,增至2014年底的3倍;到“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的2030年,中國預計將有110座以上的核電站投入運行,這一數量超過美國。
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建設預計投資上萬億元
“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已是中央的既定方針。
盡管內陸核電開啟尚無明確的時間表,但核電領域的投資一點也不寂寞,多家央企加入核電的爭奪。若按照2萬元/千瓦來計算,如果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新增6000萬千瓦,直接帶動投資將達12000億元。
2013年底,一度曾在房地產領域風生水起的華潤集團,已與中核電簽訂合作意向協議,共建核電站。而三峽集團官網則顯示,其已將核電確定為清潔能源的主要業務。除了與核電技術的企業合作外,也有能源企業在積極搶占核電站選址,如華能在江西和黑龍江、中電投和華電在河南完成了選址工作。“內陸核電開啟的安全保障已具備。”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企業層面,中核集團公司董事長孫勤此前表示,“通過這幾年不斷的努力,應該說當前已經具備了重啟核電站的條件。”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并將“安全發展核電”寫入政府工作報告。4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言及核電時他強調,要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啟動新的核電項目。
而香港財經評論員梁海明曾告訴記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則須增加核電相關設備的大量投入。據測算,按照每千瓦2萬元人民幣投資額計算,1000萬千瓦的核電廠投資就可以達到2000億元,核電后續需要的技術服務也有幾十年。“照此速度,到2020年中國的核電建設預計投資上萬億元。”梁海明說。
核電技術裝備出口優勢不亞于高鐵
在2015年,推動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此大背景下,由中核聯合中廣核共同推出的“華龍一號”,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代表。
據外交部消息,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0月19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中英首個核電項目也有望在此期間正式簽約。更多核電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對核電產業行業影響調查分析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