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家電衰落 中國家電能否全面取得代之
曾幾何時,日本家電以技術優勢領導全球的多個市場,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廠商的迅速崛起,日本家電的領先優勢已上時代錦,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全面接管日本在全球的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641.htm日前,國內家電巨頭長虹集團正式牽手三洋電視,獨家獲得其子公司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品牌使用權,并接手電視業務。而在此之前,海信收購夏普位于美洲電視機相關業務,創維集團吞并東芝白色家電在中國業務。松下發布的2015會計年度二季度合并結算速報(4-9月)顯示,在中國的家用空調、平板電視、商用機器等業務呈現減收狀態。雖然松下方面一直堅持不會放棄家電業務,但是近年來,松下家電業務占集團的整體比重卻在下降。更有風聲指出,松下家電或退出中國市場。當然,從目前來看,家電業務是松下的一大營收來源,松下不太可能短期就全部拋棄家電業務,更何況松下的白色家電業務目前業績并不差。當然,有此傳言,自然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一種眼光態勢。
四川長虹整合三洋電視在中國大陸地區的資產,只是眾多本土家電廠商操盤日系家電品牌的一個縮影。在日系家電企業紛紛尋求中國家電企業來運營中國市場的背后,是日系家電品牌在國內市場激烈價格競爭中的尷尬處境。
自今年九月和東芝合作之后,創維和東芝兩家在冰箱、洗衣機與吸塵器上已經開始比較深度的合作。在此前發布會上嗎,雙方共推出11款冰箱、12款洗衣機和5款吸塵器。其中東芝冰箱采用了Picoion微離子除菌技術和電動觸控門技術、DSP數字變頻技術和多達12個多維傳感器;烘干斜式滾筒洗衣機則配備了可變磁力ACTIVES-DD電機引擎、帶有銀離子的除菌裝置。毫無疑問,創維可以利用日本的技術優勢彌補部分自身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市場影響力和占有率。
隨著國產家電品牌的崛起,日系家電也在實行有意的戰略收縮。以三洋為例,在日本和東南亞,海爾收購三洋白電;在中國大陸,三洋牌白色家電是惠而浦(中國)的,彩電已屬長虹。據了解,東芝、飛利浦彩電業務在中國市場均由TCL運營,這些正是日系家電和中國家電此消彼長的一個縮影。有最新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品牌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高達75%,日韓等國外彩電廠商僅占25%的市場份額。而在全球家電市場上,索尼、松下、夏普等日系家電市場份額也正在遭受中韓家電品牌的強力擠壓。
索尼電視在中國的輝煌也已不足。其銷量現在已經完全被海信、創維和TCL超越,市場份額也在縮減,但依然在推出新的產品;另一個日系家電巨頭東芝,其在歐洲、美洲和中國,家電業務多已出售,而其在東南亞的電視機、洗衣機工廠依然在尋找潛在買家。長期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國,而之前的家電強國日本則不斷縮減產量給人以沒落的印象,曾經風光無限的“洋家電”也已不再是高端電器的代名詞。
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無論是產品技術、設計、價格,國內品牌已完全可以同世界家電巨頭相媲美,甚至實現超越。“洋品牌”壟斷高端家電市場的局面更是一去不復返,國內一線品牌在國際上屢獲大獎和在國際大展中的頻頻亮相,讓消費者對于中國家電產品的有了全新的認識。
同時在日本家電企業衰退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大規模登入日本市場,過去主要以OEM生產形式為主,可以理解為協作生產。近些年,隨著亞洲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中國廠商在日本延續了以銷售低價家電為中心的策略。美的、海爾、海信等中國廠商也正在擺脫低價商品形象,憑借自身技術積累,打入日本高端家電產品市場。
近日《家電能效領跑者實施細則》的公布,也體現了國家對高能效節能產品的鼓勵和支持。此外,此次激勵范圍僅限在中國本土生產的家電產品,這就意味著所有進口產品將無法享受這一待遇。這些新政策的推行無疑加強中國家電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對中國家電品牌走向世界更有促進作用。
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品質過硬、設計新穎、節能環保、科技智能的家電產品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焦點,而中國的家電行業想要真正的走向世界,不能僅僅憑借外資品牌衰退的機遇,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內家電品牌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