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的哇哈哈是如何玩機器人的
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2320.htm未來5年,娃哈哈變“智能工廠”
宗慶后告訴記者,現在,海寧的娃哈哈飲料生產線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一瓶飲料從吹瓶、灌裝到包裝、碼垛,20多道工序都由機器自動完成,幾個操作工人只是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而已。而即將在喬司建起的“智能工廠”,從下訂單到生產到溯源,更是全都實現智能化。除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外,他們還有一個“大數據腦袋”。
據了解,傳統模式里,工廠與經銷商的協作通常是這樣的:經銷商將所需的單品數量報給當地工廠,工廠接到訂單后,所有員工齊上陣,下單生產、配送。周期長不說,中間還會有信息不對稱的麻煩出現。
目前,娃哈哈已研發并構建除了一套新系統,用大數據對訂單周期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今后,經銷商們是這樣下訂單的:通過互聯網下訂單,系統自動根據用戶的資金、信用等情況進行核控,對訂單給予確認——系統對歸集后的訂單,根據產能、運費、交貨時間等因素綜合分析出最佳生產工廠,并將訂單自動分派到全國相應的工廠安排生產——工廠按照客戶訂單進行按單生產,生產出的產品根據客戶的信息進行噴碼、標識,并自動進入到指定的倉庫庫位。這樣做保證品質,監管經銷商,還能節約人力,還能降低了10%以上的能源消耗。
從最早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到后來引進單機自己集成自動化生產線,再到自行設計規劃智能工廠,宗慶后通過“三步走戰略”,實現了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未來幾年內,所有的娃哈哈工廠都變成‘智能工廠’。”宗慶后給記者暢想了未來的智能工廠:車間內,各種智能機器人快而有序地完成著流水作業,幾個僅有的技術員工都待在中控室內。而宗慶后待在杭州總部的辦公室里,就通過監控能看到全國各地工廠的運行數據。
下個目標是收購關鍵部件工廠
把“娃哈哈牌”機器人賣向全國
這兩年,宗慶后酷愛逛展會,甚至打飛的跑到德國去逛專業工業展。而昨天,在自家展位溜達一圈之后,宗慶后興致勃勃地逛了起來。激光切割機的速度、螺桿的尺寸、價格……這些外行人云里霧里的專業設備數據,都是娃哈哈牌機器人用得到的。宗慶后帶著娃哈哈研究院的一群人,邊看邊問,津津有味,并且似乎是有備而來,很快就一些專業零部件與一些國內外企業達成了初步意向。
本想實現自給自足,卻歪打正著進入了一個大市場。宗慶后說,現在傳統企業轉型智能化生產,娃哈哈機器人正好撞到了這個風口,各行各業的需求量都很大。而據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的數據,預計到2016年底,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世界之首。
除了碼垛機器人,目前娃哈哈已經研制和正在研制的機器人涵蓋各種類型,如六軸機器人、并聯機器人、SCARA平面關節機器人和大負載的桁架機器人等。
“未來,我們會將各種機器人輸出到其他企業。”宗慶后表示,市場有了,經驗也有了,接下去最關鍵的,是掌握核心技術。
據了解,機器人最核心技術是各個關鍵零部件,包括運動控制器、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伺服驅動器。比如一臺300kg的碼垛機器人,就需要4個伺服電機。而這些部件目前仍被國外壟斷,不僅成本頗高,應用起來也麻煩。
“我們正在考慮收購一些國外企業,目前正在跟一家以色列的企業要來談。”宗慶后透露。
新聞+
娃哈哈智能制造發展路徑
2000年,成立模具工廠,為制瓶機、制蓋機生產配套新瓶型、新蓋型模具。
2003年,開始導入ERP系統,實行企業信息化管理。
2008年,參與承擔國家863計劃“機器人高速包裝工作站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項目。
2011年,承擔工信部“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課題“高速搬運機器人及其物流生產線關鍵技術與示范應用”的研究。
2012年,參與承擔國家863項目“高精度高效率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開發”。
2015年,完成串聯機器人、并聯機器人、平面機器人的研發,并用于集團飲料生產線上產品裝箱、碼垛、生產物料投放、裝箱等領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