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我國光纖光纜產業發展:整個產業鏈應如何轉型?
超100G時代即將到來,整個光纖光纜產業鏈如何轉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406.htm目前100G已經規模商用,超100G也正在加快標準化并出現樣板。超100G商用對于光纖光纜企業而言,具有怎樣的機會?光纜建設成本巨大,一旦鋪設很難更改,屬于戰略投資,光纖管道至少需要考慮今后20年的需求,運營商集采光纖光纜將考慮哪些因素?超100G時代即將到來,整個光纖光纜產業鏈應如何轉型?
李威:超100G來襲,中國聯通針對新型光纖光纜的一干二干試點應用測試已經開始。
光纖產品方面,目前在衰減、色散和模場直徑等參數方面,會逐漸收緊要求,減少離散范圍。后續以超低損耗G.654.E為代表的大有效面積新型光纖將在綜合考慮行業發展水平、中國企業研發進展、國際標準成熟度和經濟成本的前提下逐步部署。
光纜產品方面,針對4G/5G的室內敷設光纖光纜產品將有一個較大的增長,輕型化的用戶接入光纜也會穩定和標準化。室外應用中GYTA、GYTS結構仍然是主流。專業應用中的傳感安防控制光纖會顯著增加。
劉志堅: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以用戶為中心,應用核心技術和產品幫助客戶發展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烽火通信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光纖潛力、造福人類社會為使命。定位為“關注應用場景,纖纜定制專家”,專注做客戶發展所需的好產品。
烽火通信不僅在積極研制400G光纖,同時承擔了面向1~1000T系統的多個國家973項目光纖子課題,依托于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高校等平臺,少模、多芯、OAM等光纖已實現100T以上的傳輸。400G商用、實現T級傳輸只是時間問題。
王瑾:這幾年,一直在呼吁行業形成更健康的采購機制,超100G時代即將到來,呼吁整個光纖光纜產業鏈構建良好的競爭生態。
光纖光纜企業走出去需練好哪些硬功?
光纖產能過剩問題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際化”已經成為光纖光纜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國際化”給國內光纖光纜廠商帶來了怎樣的發展機遇?為順利開拓國際市場,我國光纖光纜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需要練好哪些功?目前各光纖光纜企業“國際化”成果如何?
蔣新力:通信行業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我國光纖光纜廠商要想進入國際市場,需要根據各種不同情況,對國外不同市場進行準確定位。例如,康普公司定位高端光纖光纜運營商,而康寧公司則針對大眾光纖光纜市場。其次,在國際市場上,知識產權要求更為嚴格,中國線纜企業還需在技術上進行更多投入。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國內線纜企業更多時候在跟隨國外企業,我國企業在觀念上需要創新,需要尋找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另外,從光纖光纜產業鏈來看,預制棒利潤占30%,業界發展上游的產業鏈非常重要。
國外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生產工藝非常成熟并且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應對光纖光纜價格戰的問題需要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成本并不意味著降低產品質量,而是提高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和成品率,增強產品生產自動化,降低人工成本。
李威:隨著近幾年國內各大廠家光纖光纜產能(包括預制棒)不斷提升,國內市場早已經飽和,競爭已經白熱化。光纜同質化,低價競爭,已經給所有的廠家都造成嚴重傷害。“國際化”給光纖光纜廠家帶來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通過走出海外,利用中國制造的綜合優勢獲取訂單。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壯大自己,同時可以在不斷競爭中找到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
為順利開拓國際市場,我國光纖光纜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需要練好內功,需要加大對市場的投入,有長期投入的準備。
目前國內各大光纜廠商的海外擴張力度持續加大。東南亞、南亞等市場已成為中國企業的主要機遇,東南亞的發展帶動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國內企業首先要做好東南亞市場,非洲、中東、歐洲甚至南美都有中國廠家的身影,但文化差異和風險比起東南亞更大。烽火、長飛、亨通、中天陸續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未來光纖光纜行業的競爭,很可能還是在中國廠家之間展開。
劉志堅:目前國內競爭激烈,保障產品質量下的良性競爭是有好處的。競爭有助于國內企業練好內功,把整個產業鏈成本降下來,幫助大家更好地走出去。
烽火通信線纜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超過了25%,多年穩居國內第一。這得益于較早的市場布局,更得益于苦練內功、把好質量關、較早地認識到“必須堅持客戶需求導向,靠產品質量取勝”。
實現制造智能化是練內力、保障產品質量的一把利器。烽火不僅掌握了棒-纖-纜全產業鏈工藝專利技術,同時掌握了全產業鏈的自主知識產權裝備技術,成為國內第一個全面自主掌握棒-纖-纜裝備技術的企業。烽火通信自主開發的拉絲塔不僅生產效率業內領先,達到2900米/分鐘,更是實現了全智能化“傻瓜式”生產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干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