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我國光纖光纜產業發展:整個產業鏈應如何轉型?
2015年全球光纖光纜市場整體呈現回暖趨勢,我國的光纖光纜市場需求量也大幅增長,近日中國移動的9452萬芯公里的光纖光纜集采量更是刷新了其在去年創下的采購紀錄。目前烽火、長飛等光纖光纜廠商也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營收財報,光纖光纜企業營收全面提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81406.htm我國光纖光纜廠商在光纖光纜方面的產能已可完全供給國內市場,并可將光纖光纜產品銷往國外。
在技術發展方面,目前運營商對面向超高速傳輸網絡的承載、降低光纖傳輸衰減等方面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我國光纖光纜產品技術指標也不斷提高。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馬亦然、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傳輸與接入室王瑾、中天科技首席技術官蔣新力、烽火通信線纜產出線副總經理劉志堅及烽火通信線纜產出線市場總監李威紛紛到場,就我國光纖光纜產業發展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運營商大規模“光改”,光纖光纜產業將迎來發展拐點?
我國骨干光纖大概在上世紀的80、9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建設,面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的飛速發展,目前的骨干光纖面臨怎樣的現實挑戰?“提速降費”、“寬帶中國”、運營商光纖化改造等工作給光纖光纜市場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李威:國內光纖光纜建設始于1987年寧漢工程及1998年的蘭西拉光纜工程,在原郵電部主導下,相繼完成了22條光纜干線、總長33000公里的“八橫八縱”大容量光纖通信干線傳輸網建設,這一階段的光纜依然是目前國家光通信的核心傳輸媒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業務的飛速發展,早期的光纜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光纜線路使用壽命到期和技術性能落后兩個方面:一方面,IEC標準規定光纜壽命為25年,目前的骨干光纜線路最短的服役期17年,最長的服役期已經28年,到了逐步更新換代的時間節點,同時,線路上的接頭盒等配套設施老化、光纖化改造等引起的斷線率提高,不明原因的故障大大增加,運維成本顯著上升,所以從物理壽命來看,線路都已經到了需要更換的程度。另一方面,早期骨干光纖的色散、衰減、使用波長范圍、纖芯數等技術指標已不能適應100G/400G甚至更大容量的傳輸系統,而“提速降費”、“寬帶中國”等政策又倒逼運營商加緊進行骨干光纖網的更新換代工作。
與此同時,近幾年運營商的光纖光纜招標量一次次刷新采購紀錄。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移動2015~2016年的光纖光纜集采量為9452萬芯公里,2015年預計三大運營商的光纖光纜需求總量約1.6億芯公里(中國移動9000萬芯公里、中國電信4000萬芯公里、中國聯通3000萬芯公里)。整個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面,這給光棒、光纖、光纜、接頭盒、光纖光纜原材料等全產業鏈帶來增長機會。
蔣新力:目前運營商正在進行大規模光纖化改造工作,尤其是中國聯通,更是大踏步建設,提出要在2016年全面完成光纖化改造工作。隨著運營商光纖化改造的深入開展,對光纖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光纖光纜價格下降的壓力也小了很多。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各家光纖光纜廠商投入量偏重于原有產品生產方面,基本還是在原來的光纖光纜產品基礎上,采用新工藝、引入新設備、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目前業界新產品的開發并不快,對研發新產品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王瑾:到2014年底,中國聯通在全國已建設13個全光縣。目前中國聯通正在面臨二次“光改”,光纖光纜建設需要認真考慮,2014年底啟動的光纖光纜集采工作也正在運行中。
光纖光纜屬于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未來在運營商網絡部署中需要考慮一定的前瞻性,光纖光纜使用壽命期限內不會頻繁更換,所以在此時間段內,某一種技術不僅能解決現有問題,還需要將技術延續時間和市場需求匹配起來,將未來網絡部署需要放在當下進行考慮,提前規劃部署。
馬亦然:雖然目前中國電信在光纖光纜上的部署比中國移動少得多,但是整體光纖的需求還是很大,中國電信對接入網投資比以前減少70%以上,更多的光纖用在了LTE建設等方面。光纖光纜是戰略資源,LTE的發展引起了光纖光纜需求的爆發。
評論